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生權。受訪者供圖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實施,長江成為國家污染防治的主戰場之一。在長江大保護實踐中,開展以船舶電動化、港口岸電建設、港口電氣化為主要內容的“電化長江”建設,通過“以電代油”提升船舶和港口電氣化水平,能極大助力長江流域減污降碳增效。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生權建議進一步推動“電化長江”高質量建設。
以宜昌三峽庫區為例,現有船舶數量近300艘,如果全部實現電動化,每年可減少使用燃油926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萬噸。2022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共計7491.8萬千瓦時,相當于替代燃油1.7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61萬噸,有效助力了長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
長江干流流經湖北境內達1061公里,為國內各省之最,為此,在湖北段推行“電化長江”高質量建設,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李生權介紹,截至2022年底,長江湖北段建設岸電設施297套,實現了主要港口碼頭岸電全覆蓋;打造三峽壩區國家級岸電實驗區,全球最大載電量純電動游輪“長江三峽1”號成功首航;武漢陽邏港電動集卡換電站建成投運,“陽邏-仙桃”航線兩座120TEU集裝箱電動船舶充換電站啟動建設,發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在‘電化長江’的推進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李生權介紹,船用動力電池價格高企,同動力大小的電動船舶(含電池)價格接近于2倍的燃油船舶價格,現階段電動船舶仍以試點示范為主,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以湖北為例,全省船舶數量約為3200艘,其中純電動船舶共33艘,僅占1%,市場對船舶電動化缺乏積極性。港口和貨運船舶使用岸電意愿不強,且貨運船舶占湖北省船舶總量的90%以上,岸電設施使用率不高。港口電氣化水平不高,目前長江沿線僅有少數港口開展了集裝箱貨運車、牽引車電動化替代和生產設施節能改造,大多港口仍在使用燃油車輛,老舊高耗能設備改造更換不及時,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嚴重。
針對以上情況,李生權建議,加強機制協同,構建“長江大保護”大協同體系,推動沿江省市成立“電化長江”工作組織機構,進一步落實各地、各部門工作職責,明確港口、船舶、岸電等相關方主體責任,建立統一政府監管服務平臺,加強岸電設施建設運營、船舶受電改造、岸電使用、港口碳排放監測等工作的日常監督執法,形成政企協作合力。
加強政策引導,在電動船舶產業發展規劃、港口岸電建設規劃、船用動力電池標準制定、岸電建設運營管理、港口電氣化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和指令性文件,適時將岸電建設、岸電使用、船舶受電設施改造等指標納入港口和船舶年檢內容,引導和支持傳統燃油船舶電動化替代、岸電建設運營、港口綠色轉型,不斷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普及電動船舶應用。
加強市場激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行貼息貸款、低息貸款、設立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等措施,推動港口和船舶參與碳市場交易,激勵各類投資主體主動參與,深入探索電動船舶租賃、船電分離、岸電設施代運營等商業模式,推動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研究出臺電動船舶制造、運營,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港口電氣化改造方面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一攬子產業扶持政策,幫助電動船舶、岸電等產業迅速發展,形成規模效應。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