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湯原縣環城社區堅持民生為本、就業優先的工作主線,從“活”字入手、以“優”字為先、在“穩”字上發力,不斷優化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水平,真正創建了“就業一人,幸福一家,帶動一片”的幸福生活圈。目前,環城社區現有勞動力就業率達97%,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96%;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率達100%。
平臺建設更加扎實。成立社區零工驛站,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崗位信息、技能培訓等“即、時、快、招”的高質量零工服務,有效解決“零散、靈活、臨時”人員就業渠道不暢、信息不匹配等問題。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先后投資2萬余元,為環城社區充實人員、配備辦公設備,實現金保工程網絡建設全部運營;就業服務更加規范。按照“有組織、有陣地、有制度、有活動、有指導、有成效”的“六有”標準,推動社區就業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定期對社區就業工作隊伍開展培訓,不斷提升社區勞動協理員的業務能力、工作水平、溝通技巧,全面提升社區就業服務水平;政策宣傳更加到位。依托“湯原社區”公眾號、居民群、朋友圈等新媒體平臺向居民發布就業信息,宣傳困難人員補貼政策,告知就業困難人員享受補貼的申請條件、辦理程序、所需提交的相關資料等事項,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宣傳的良好氛圍。
精準對接“優”服務
一是“面對面”排查,完善基礎信息。立足“社區黨總支+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架構,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詢問和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對轄區就業需求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實行重點群體需求單獨建賬,特殊人群精準化管理、分類化服務。
二是“點對點”管理,精準就業需求。形成企業需求、人口底數、勞動力情況、就業情況、就業意向、培訓需求等“六張清單”,切實做到企業“用工需求清”,勞動力“家庭狀況清、就業愿望清、技能水平清、創業意愿清”,同時對就業人員實施動態跟蹤管理與服務,確保信息時效性。
三是“心貼心”服務,做好就業兜底。聯合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開展“心貼心”就業服務保障,對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送崗位、送技能、送政策”服務35次;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邀請培訓教師、行業精英,開展“技能培訓進社區 就業服務零距離”“就業連民心 送崗到身邊”政策宣傳等活動9場,組織有意向的求職者參加大型招聘會9次,為待業人員提供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平臺。積極對接縣域內工業園區和中小微企業,不斷挖掘就業崗位、匹配用工需求,進一步提升重點人群的就業率。
創新舉措“穩”推進
一是提供援助服務,保障弱勢群體平穩就業。設立便民援助服務窗口,對法定勞動年齡內有正常勞動能力且對崗位沒有特殊要求的服務對象,7個工作日內保證推薦其上崗或參加技能培訓。轄區42歲的居民林微,離異后一人撫養孩子,家庭困難。社區在了解這一情況后用3天時間將其安置到水旱災害防御中心,保證她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也解決了她無力繳納社保費的實際困難。
二是開展培訓服務,提高就業競爭能力。社區與慧峰職業技術學校合作,舉辦中式面點、編織、美容等免費技能培訓班,通過為困難居民發放培訓補助的方式,鼓勵他們學技能、再就業。搭建“企業-社區-就業者”的就業助力橋梁,與用工企業積極對接,為失業人員打造培訓+上崗的“一站式”就業服務。近年來,累計推薦41名失業者再就業。
三是深入企業服務,落實創業獎補政策。社區網格員針對企業商戶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無死角摸排,積極宣傳各項惠企政策,做好常態化聯系服務工作。在一次走訪中了解到,拳力以赴格斗館符合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社區立即上報,經上級部門確認,為其發放一次性創業獎補5000元,極大的激發了其創業熱情。(王玉華)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