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福建省尤溪縣聯合鎮人,我對連云村沒有太多印象,小學五年級步行去給烈士墓掃墓,就是感覺好遠好遠,也從此對這個村多了一分敬畏之心。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周四,我給給鎮里董委員打電話,計劃周六再去一個村走走。他馬上建議去連云,說最近連云上面銀杏落葉不錯。言下之意是可以一舉兩得。我在群里表達了這個意思后,幾位老師即刻就同意了,說:走起!
人間滿目皆清歡,最是銀杏不負秋。
我們從塔前下了高速,那段從南平到聯合的聯結線已鋪好了柏油路,雖然山路180彎,但車開起來很是暢通。陽光灑在路邊的樹枝上,仿佛有趣的音符在鍵盤上跳舞。我給同行的兩位老師回憶我們小時候從這林蔭小道步行去南平走親戚的故事,那段美好的童年時光好像就在昨天。
從鎮政府去連云的路上,我心里有點不踏實,靠路邊停車開啟了導航,王長達主任就笑了。我一看導航提示有20多里路,我簡直有點不敢相信我們聯合還有這么偏遠的一個鄉村。車子沿著崎嶇的盤山公路開了十幾分鐘,到了聯合梯田景區的門口,導航提示左轉,我還猶豫了一下。因為在我印象中,連云村就是在最山頂上,就像這個村的名字,連云連云連著云。讀經空處雨飛花,洗缽歸來云滿袖,令人神往!
順著景區寬敞的公路又開了十幾分鐘,還沒到村部,我又開始懷疑起導航了,忍不住停車問路邊的行人,居然說不知道連云村在哪里,我們感覺進入了世外桃源: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后來才知道,他們是天燃氣管道的施工人員。
再轉過了一個山坳,對面山坡上錯落有致的幾十幢房屋豁然出現在眼前,左邊的云海如同雪浪一般飄渺在群峰之間,澹澹生煙、浮波翻涌,一幅人間仙境把我們都驚呆了。王老師說趕緊停車拍照,不留下照片太可惜了。是可惜,我不能用語言來描繪它的美麗與神秘,感謝大山用它特殊的禮物來慰勞我們一路的仆仆風塵。我不知道王老師是什么樣的方式來記錄這一時刻,我把圖片第一時間分享了出去,并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條:既然出發了,就義無反顧,即使孤帆遠影,即使崇山峻嶺。以此來激勵自己!
《上云鄉地輿序》里記載:“竊思我祖闢茲尤邑十二都上云之鄉,地屬丹溪,水夾馬首。源頭界乎南郡,派流通于十都。水別清濁,山分肥磽。十都之泉流俱清,而吾鄉淵源重濁,先人故曰上渾。又覩排闥青山,亦峯插漢環門,曲澗盛氣凌云,是以后人得名上渾,取境云津。”連云的先輩飽含深厚的感情,用優美的文字來記錄和描繪自己的家園。
村里退休的林直坐老師正在整理村志,手寫的草稿字跡非常工整,草稿有30多頁,還有好幾幅插圖,應該是花了很多時間去收集的。林老師介紹說,村里有五座橋。我以為聽錯了,一個坐落于半山腰上的村落,沒見什么小河小溪,怎么有那么多橋呢?午后在老書記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尋橋之旅。步云橋在梯田的半中間,該橋建于咸豐四年,機耕路邊上還立著一塊石牌,雖然字跡斑駁,依然可以看到清晰看到“步云橋”三個大字,兩邊的小字已經模糊不清了,后人鄭清公作了詩“客臨福地安福里,人步云橋上云村”。登云橋在水尾,橋面建有亭子,似有登云之意。泰云橋位于下溪車碓,是兩大梯田之間的通道,泰字也許是取意于“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吧,畢竟農耕時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是農民最樸實的愿意。祥云橋建在村頭河面上,說是河,也就是一條從山頂下來的小溪流了,平時也沒什么水量。連云橋是1980年通公路是修建的,比較新,沒什么特色。從步云到登云、泰云、祥云、連云,村里人對橋取名是非常認真且恭敬的,不僅賦與了詩情畫意,也寄托了濃濃的心愿和祝福。
在村部的操場上,林老師和幾位村里的長輩把五座山分別指給我們看,并繪聲繪色地講起了故事,當然,三分形像,七分想像。金雞山是村里最高也是最出名的一座,福銀高速就是金雞山穿過。據村民說,爬到山頂上,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福州的白沙。我煞是羨慕他們的視力。
連云以鄭姓和林姓為主,老村支書對兩宗族的歷史比較清楚,帶我們分別參觀了宗祠,也很驕傲地介紹了村里出的人才。
梯田是人類厚重的農耕歷史縮影,是恢宏的勞動詩篇,也是美麗的山水畫卷和珍貴的祖先遺產。春看天光云影,夏至禾苗吐翠,秋觀遍地金黃,冬賞滿目晶瑩。聯合梯田最集中的部分就在連云,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中國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統”、也是“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監測點”。這里海拔最高900米,最低也有260米,垂直落差700米。飽山嵐之氣、沐日月精華,獨特的地理環境適合很多動植物生長,這里有豐富的生態物種群和相對完整的生物鏈。2022年5月,村里建了一個農耕文化博物館,館內詳細介紹了梯田歷史和發展衍變,當地生活習俗與器物,勞作場面和農具,以及梯田文化成就與傳承。
村里的主干道上,有兩顆有身份證的大樹,一顆是銀杏(白果)樹齡有三百年了,另一顆是香榧,樹齡也有三百年了。二00六年尤溪縣人民政府給它們頒發二級保護牌,兄弟倆遙遙相望、肝膽相照,守護村里的一方老百姓,訴說著百年的風云變幻。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我們還要再來看看的,聞聞稻花香,品品銀杏果。(尤溪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