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教育部、共青團中央2024年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入選團隊——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芯語橋”志愿服務隊深入廣西、云南等地開展“推普促發展,團結促進步”主題活動,助力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群眾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普調研,語架連心橋。服務隊首先來到廣西師范大學語言文字推廣基地進行參觀調研,深入了解基地在語言文字推廣方面的工作內容和品牌特色,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魅力。隨后,服務隊分赴以桂柳話為主的廣西百色市和以三川話為主的云南昭通市,與重點鄉村駐村工作隊進行專題交流,面向村民、留守老少、少數民族等群體開展數百次推普宣講,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發放調查問卷、宣傳單逾千份,較為全面了解當地普通話普及程度、方普混用特點、學習意愿及面臨困難等多方面實情,感受到民眾學習普通話的熱情和對家鄉美好未來的期盼。百色德保縣古壽村支部書記梁時柳在座談中為隊員們點贊:“很高興看到大學生能來我們村進行普通話調研推廣,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來說,講好普通話在兒童成長、就業以及推進民族團結等方面,意義非常。”
攜手童行,共筑團結夢。服務隊因地制宜,發掘成員自身優勢和興趣特長,為當地民族兒童精心準備了“小小石榴籽”推普課程。通過“典耀中華”誦讀、經典紅歌教唱、普通話闖關賽、“非遺”體驗、環保科普等多彩的教學內容和豐富的互動體驗,有針對性開展語言文字教育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孩子們學習、使用、傳播普通話的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大姐姐,你們明年還會來嗎?”課程結束后,10歲壯族小朋友鳳瑤充滿期待地問。隊員們深受感動,紛紛點頭和孩子們拉鉤約定、擁抱告別。“我對小鳳瑤說,有時間一定會再來的。雖然我也不知道下一次重逢會是什么時候,但我在心里默默許諾,未來也要在推廣普通話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為促進民族團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服務隊成員孫含雪動情地說。
數智賦能,助力鄉村興。服務隊用好推普“數字資源”,幫助當地村民、工作群體認識使用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語博”App、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等,助推數字賦能鄉村推普力度。針對當地駐村工作干部、群眾信息化基礎知識欠缺、與智慧農業發展存在“數字鴻溝”等問題,服務隊結合專業特長,以情景模擬為載體,圍繞AI(人工智能)技術、“智慧”APP使用、日常辦公軟件操作等內容,設計課程開展“推普+數智”培訓,幫助農民群眾提高數字素養與技能,助力“新農人”成長,服務數字鄉村建設。服務隊還走進當地農戶、企業調研特色產業發展,與村兩委圍繞農副產品面臨銷售推廣瓶頸、文旅產業吸引力不足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建言獻策,同時服務隊成員在田間地頭化身“村播”開啟助農帶貨,呈現別開生面的“美麗鄉村”,助力拓寬鄉村振興路。
書同文,語同音,人同心。此次推普活動不僅進一步促進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服務地民族地區鄉村的推廣普及,也通過“鄉間推普課”,引導青年學生下到基層、下到田野錘煉專業技能,更好地理解鄉村振興的價值和意涵。接下來,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芯語橋”志愿服務隊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創新服務模式,持續開展“同上一堂課、同講一席話、同讀一本書”志愿活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推廣普通話、促進民族團結、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留下堅實足跡,為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青春力量。(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