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里的老房子,大多由當地的老人家守護著
一磚一瓦經歷著風雨和滄桑,也不減其韻
如果說鋼筋水泥代表著城市的冰冷
那么鄉村山野里的土墻灰瓦
便是質樸卻有人情溫度的存在
鄉村老房子見證了城鄉融合的時代變遷
也喚醒了我們對鄉土的懷舊情感
以及回歸田園的向往
鄉 村 老 房 子
融入與更新,讓老房子的生命得以延續
鄉村民宿游心蘭舍是由閑置老房子再建的
它位于粵北小鎮翁城
隱藏在小鎮中心繁街鬧市背后的小巷里
過了小巷,便能看到蘭舍
與錯落有致的村屋與田園、山嶺各成風景
剛好落地于半城半村的交界地上
鬧中取靜,通達四方,不與世隔絕
卻又保留了鄉村生態的原型,與大自然共生
游 心 蘭 舍 通 達 四 方
初見老房子時
歲月留下的氣息
彌散在屋內木梁上
在斑駁土墻里
蘭舍一期原有存放糧食的閣樓、廢棄的豬欄
破舊灶臺邊上的柴火煙漬、小院里的芒果樹
無法掩上咯吱響的木門、長滿青苔的外墻
模糊地拼湊出一幅農耕人家質樸的生活畫面
而蘭舍二期前身,則是大戶人家宗族群居、
狹長而規整的客家四合院
這些被閑置的農房
是本地風俗文化和建筑文化的時代印記
游 心 蘭 舍改 造 前
已經存在的建筑元素
如何與民宿空間進行融合與更新?
民宿主鄭木匠憑著自己多年來經營木頭生意的資源
以及專注打造民宿木藝家具的經驗
將源于大自然的木藝融入其中
讓老房子的生命得以延續
木與土,新與舊,時間與空間
看似相克、相反、相對的東西
卻在這里有著一種奇妙的共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老建筑在保有原始的框架下
除了必要的翻新、加固、開窗和采光通風
還特意保留下了老房子那些粗糙的“鄉土氣”
大門旁的整面墻體鋪滿青苔
卻依稀能看到裸露的土磚
土墻屋頂的高房梁
保留著古樸的原木溫暖感
用木質相框裱起來的墻體
清晰地展示不同材質的肌理:石頭、土、禾稈
將老房子的廢棄木門取下木材進行翻新
做成照壁的裝飾
還有布滿歲月痕跡的天井......
這些老房子經歷風霜的印記
在民宿空間的更迭改造中以新的載體呈現
而民宿空間就像是個時代博物館
一景一物,幀幀如畫
輕輕地跟我們訴說著鄉土記憶里的老故事
于居所方寸之間,讓木材
以另一種生命形態滋養著環境與人
大自然孕育樹木,樹材成器成具
當樹的生命與人的創造力結合
便會誕生具有生命力的器物
在居住過程中
家具與綠植、與人、與老房子
生命力與生命力之間,交換著能量
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彼此
遵循著“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
以及“留白”的處世哲學
游心蘭舍除了日常居住所需的實木家具
摒棄了冗余的室內裝飾
做到簡約不簡單,樸素也舒適
每一件實木家具,都拒絕上漆
而是用天然透氣的木蠟油涂抹,以保護木材
讓實木家具隨著老房子的空氣和水分自由呼吸
滋養出自然溫潤的色澤和肌理
也力求保留每棵樹的個性
不去給樹材做更多的干預
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紋理、裂痕、節疤、樹瘤
它們是樹木生命體的歲月印記
也是大自然在樹木身上的畫作
這些個性,讓每一件實木家具
都散發著獨一無二的魅力
與木相伴,室內浮游,感受安靜的力量,讓內心自然流動
原木簡約風的游心蘭舍
擁有安靜沉穩的力量
房客入住閑居其中,卸下疲憊
便可開啟自我回血模式
“睡起隨意,無有拘礙”
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
就是最好的休息
干凈利落的居住環境
讓你暫且把外界雜念擯除
關掉手機睡到自然醒
如果不是晨起的鳥兒伴著陽光
開始了不請自來的叫醒服務
也許你可以睡到晌午
"半窗一幾,遠興閑思"
坐在窗前,憑靠著小桌
看窗外青翠一片田園風光
或放空發呆,或頓悟萬物,乘物游心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翻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
可以與名家交手
來一場思想的碰撞
也可任由想法隨書本游走
去一趟心靈的“遠足”
半城半村,也可閑居的田園小舍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將這份情感物化于居住場所
翻新再建的鄉村老房子
成了人們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的庇護所
游心蘭舍沒有讓人驚嘆不已的大景點
有的只是生活煙火氣里平凡簡單的美
平靜,閑散,安穩,舒適
臘嶺腳下,農田圍繞,水塘依稀
游心蘭舍融于此
居住在這里,有開門見山的豁然開朗
有“看云卷云舒”和“且聽風吟”的詩意
也有閑余時散步黃昏的悠然自得
更有稻浪翻騰、炊煙裊裊時
聞到了鄉鄰人家的魚米之香
仿佛回到了奶奶輩燒柴生火煮飯的年代
這是回歸農村才有的鄉土記憶呀
無論是周邊散步自逍遙
或幽居蘭舍與自己共處
游心蘭舍
都是你回歸自我
卸下疲憊最好的歇腳處
如果你旅游或出差途經此地
不妨就此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