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北方魚米之鄉”美譽的黑龍江省綏濱縣,因水得名,因水而興,黑松兩江夾境而過,有著一望無際的沃野豐田和蔚為壯觀的平原電力風景線,更有著三江平原面積最大的濕地,像是鑲嵌在祖國東北邊陲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這風光綺麗,稻菽飄香的邊陲小城,有一批又一批的特殊隊伍在忙碌著,有的老鄉評價他們“能文能武”,有的百姓曾說他們是“沒有血緣關系的摯親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有大有小,但心中都有著一份執念——鄉村振興是責任、更是使命,必須千方百計抓實落靠。
這支由186名干部組成的駐村幫扶鐵軍,肩上扛著鄉村振興重任,心里裝著農戶的家長里短,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駐村幫扶一線,村里的大事小情走前頭、挑大梁,真心實意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之事,在廣袤的邊陲小城大地上繪就了魚水情深的動人畫卷。
精心選派工作隊,接穩振興接力棒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黑龍江省綏濱縣把建強駐村工作隊伍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基礎,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以來,科學制定駐村干部輪換計劃,精心篩選綜合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干部,納入《駐村干部人選目錄》動態管理,并根據干部實際情況提前匹配需要幫扶的駐村崗位,從根本上避免駐村干部現用現抓的情況發生。
駐村干部主要通過縣委選派、自主申報或鄉(鎮)黨委推薦3種方式產生,縣委組織部提前把好政治、品行、能力“三道關口”,實施任前“蹲苗工程”,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幫助實習駐村干部迅速進入角色,快速熟悉“三農”工作。
“我來駐村主要是體驗一下父親工作,雖然不在一個村工作,但是工作內容和節奏差不多同步,我不懂的他教我,他不會的俺爺倆一起研究,我覺得很有意義。”綏濱縣市監局干部王劍光2022年10月向組織提交駐村申請,并被派駐到北崗鄉建設村擔任第一書記。
原來,王劍光的父親王湘2017年被選派到綏濱鎮勝利村擔任第一書記,一晃駐村就是6年,整個人變得瘦小了,可是在家人和鄉親們心中,他卻愈加高大。2023年6月,由于身體原因被組織勸離駐村崗位。在他的帶動下,全村24戶順利脫貧,建設了勝利村粉條加工廠鏈接脫貧戶,幫助實現穩定增收。如今勝利村道路更寬了,路燈更亮了,環境更美了,自來水更甜了,日子過得更好了。
在駐村的隊伍中,有并肩作戰的姐弟,有攜手同行的夫妻,更有風雨同行的父子,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放棄了坐辦公室工作的舒適條件,夏天蚊子叮一身包,冬天水缸凍得起冰碴,春天忙著助春耕,秋天跟著搶收糧食,他們無不扮演著“銷售員”“協調員”“跑腿員”“技術員”等諸多角色,只要組織安排任務他們就始終沖在最前面,只要村民有需求他們總是忙前忙后,他們是村民的主心骨,更是貼心人。
因地制宜謀發展,跑出致富加速度
幫助村集體增收,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是每名駐村干部最開心的事。
綏濱縣大同村距離縣城3.5公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城郊村優勢。為把地理優勢變為發展優勢,駐村工作隊鼓勵村民大力發展庭院種植,在自家菜園里種植白菜、土豆、豆角等蔬菜,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370萬元,建設了綏濱大桐醬菜食品加工廠。
“與醬菜廠提前簽訂單,不用犯愁銷路,沒有后顧之憂就可以大膽干了,今年我除了自家的菜園外,還租了4個菜園種植白菜,我大概算了算,收入比打工強多了。”綏濱縣大同村脫貧戶韓廣勤得意地說。
在駐村工作隊的帶動下,如今小醬菜也闖出了大名堂,僅2024年,綏濱縣大同村醬菜廠共計收購本村及周邊村屯白菜40萬斤,人均增收3500元。
為了讓農民日子更加紅火起來,綏濱縣駐村干部綜合考量、因地制宜,對駐村工作隊覆蓋的村實行整體產業布局。面上以發展“小菜園”種植、肉鵝養殖為主,點上實行量體裁衣,打造了一批靈芝種植、醬菜廠等接地氣產業,通過點面結合,蹚出富民強村的致富路。
“喂,你好,我訂1000斤大米。”“小楊,你們村的大米確實好吃,再幫我訂3000斤,別忘了啊!”……
2023年5月份以來,市公安局駐新富鄉新村村工作隊忙的“通宵達旦”,每天平均接到50多通訂購大米的電話,這可讓村民樂開了花。
酒香也怕巷子深。之前新村村處于好米愁賣的狀況,農民手中的糧食都低價賣給了糧販子,一年到頭掙不到啥錢。為扭轉這一被動局面,駐村工作隊與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和鄉(鎮)黨委等部門多方溝通協商,最終加入“綏濱大米”品牌,成功入駐“832”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上銷售平臺,一下子讓大米難賣變成了熱賣。
線上訂單已經讓工作隊忙得不亦樂乎,但是駐村工作隊仍不滿足于此,大力拓寬線下銷售渠道,經過多方聯系,與市縣兩級多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食堂確定合作關系,大米的銷量實現猛增。截止到2024年9月,共計銷售大米1176噸,銷售金額611萬余元,村民受益70萬余元。
像新村村、大同村這樣“抓錢”的工作隊還有很多,在他們的參與推動下,一批批和牛養殖、湖羊繁育等富民項目嶄露頭角,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達91.74%,村民人均純收入實現快速增長。
服務群眾零距離,澆筑生活“幸福花”
為把駐村幫扶工作做到農民心坎上,綏濱縣搭建了“駐村日記”“民情日記”“我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等工作載體,駐村干部穿梭于農戶與田野間,努力當好村里人、干好農家活,竭盡全力幫助村民解決煩心事鬧心事。
省法院駐綏濱縣富強鄉奮斗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時曉明剛一到任就忙碌個不停,不僅重新修建了村部,還給主街都安裝了路燈,村里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
時曉明在走訪時發現,94歲老人鄒蓮鳳一個人生活,房屋墻體開裂,夏天漏雨、冬天透風,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當了解老人家庭收入的情況后,及時籌集資金為老人建了一所彩鋼房。
“沒承想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么寬敞的房子,這幫孩子隔三岔五地來干家務活,缺啥少啥的也不用我操心,比自己的孩子強多了。”綏濱縣富強鄉奮斗村村民鄒蓮鳳感激地說。
2024年,綏濱縣的駐村干部累計協調資金1844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幫辦”“代辦”等服務870余次,解決群眾就醫難、上學難、就業難等現實問題720余件。在此基礎之上,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作為推動發展的突破口,讓鄉親們在樂享“文化大餐”中積蓄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動力。
“美好鄉村怎么建,要由群眾說了算,精神文明不能少,生活越來越美好……”這是綏濱縣忠仁鎮高利村駐村第一書記林圣楠在主持村民的婚禮上自編的順口溜,備受村民喜愛。
“過去冬天‘貓冬’沒啥事干,基本上就是聚一起喝喝小酒、打打麻將,經常整個‘半紅臉’,現在可好了,我們可以看大戲,還有了自己的春晚,大家在一起玩得可樂呵了!”綏濱縣忠仁鎮高利村村民楊樹雨開心地說。
林圣楠充分發揮派出單位縣融媒體中心的優勢,邀請縣級文化團隊“送戲下鄉”“送文化下鄉”,組織村民開展《迎新春 慶豐收》等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圍繞國家級高利古城遺址、高利島,拍攝小視頻《高利歡迎你到來》,在抖音、快手等平臺進行宣傳,有效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玩。
江水悠悠行路長,干群同心振興忙。駐村干部在真幫實扶中踐行著擔當,在親民愛民中踐行著使命,一幅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正在綏濱大地徐徐展開。(文/關明偉 陸鐵男,攝影/王殿軍)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