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啟凡,來自湖北省來鳳縣綠水鎮貴帽山村的一名土家漢子,年均種植雪茄煙100畝左右。作為一名退伍老兵,也作為一名煙草行業退休職工,60后的田啟凡與煙草打了一輩子交道,深知這份工作的艱辛,經過多年的打拼,在煙葉種植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
乘著“國產雪茄煙葉開發與應用”重大專項政策的東風,2022年田啟凡退休后在綠水鎮大堰塘村承包了70畝地開始種植雪茄煙。
田啟凡講:“原來一直指導別人怎么種煙,現在要自己種煙,不光要種好,還要種出成績來,同時還要帶動家鄉的村民發家致富,不然怎么對得起自己多年來‘萬事通’的稱號呢?”
2023年田啟凡在漫水鄉桶子村種植了135畝的雪茄煙,并積極協助產區開展品種篩選試驗,助力來鳳縣雪茄煙品種選育。
“2023年雪茄煙每畝收入7000多元,煙葉總收入達到100萬元。”田啟凡妥妥地成為了人生大贏家。
“隨著雪茄煙種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青枯病、黑脛病、根黑腐病、斜紋夜蛾等一系列的問題逐漸發生,如何合理規劃,減輕病蟲害發生,實現煙田的可持續利用,成為我日思夜想的問題。”田啟凡娓娓道來。
2023年下半年,田啟凡通過雪茄煙合作社在漫水鄉桶子村流轉土地300畝,開始規劃自己的“雪茄夢”,誓與雪茄煙葉“犟到底”。
2023年10月,田啟凡在漫水鄉桶子村種植油菜300畝,實現了“三個一百畝”的規劃目標:一百畝綠肥進行翻壓改善土壤結構、一百畝菜薹包裝售賣增加經濟收益、一百畝油菜收獲菜籽開展油料加工。2024年在煙區種植雪茄煙100畝、輪作水稻100畝、輪作玉米100畝,并在煙田套種紅薯100畝、玉米田套種黃豆100畝。
田啟凡說:“趁著現在還有精力、還想搞事、還能做事,就想把能種植的農作物學懂弄通,以前有這方面想法的,現在都可以一一實踐了,一方面可以豐富自身經驗,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收入,還能帶動‘茄’鄉的村民一起致富,大有可為。”
“跟著‘田事通’種煙,一年四季都有活路,比出去打工還賺得多,還能照顧家里,真真正正地打通了‘在家門口務工’的路子。”漫水鄉桶子村村民向世軍笑呵呵道。
近些年,來鳳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重點開展了煙田輪作和套種等種植模式的實踐,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可持續利用是煙葉發展的根基,經濟作物是煙農的重要收入來源,土地資源已然成為了制約煙葉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子。為進一步尋找智慧煙草、循環農業的答案,更好地推進煙葉主業與非煙副業的有機融合,來鳳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組織典型煙農代表對現代化的煙草管理進行了深入地學習與實踐,系統性的開展了具有來鳳特色的“煙葉+”種植模式,“煙葉+油菜/蔬菜”“煙葉+油菜+玉米/水稻/生姜+綠”、煙田套種紅薯、煙田套種黃豆等多樣性的種植模式推廣與示范不僅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環境,還減輕了土壤土傳病害的傳播,作物質量也得到明顯的提升。
田啟凡介紹道:“輪作有利于煙田的可持續發展,煙田套種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土地的空間價值,套種黃豆還能為土地富集更多的氮元素,‘煙葉+’種植模式讓新型煙農找到解決煙草‘誰來種煙’‘在哪種煙’‘怎么種煙’發展難題的答案。”
田啟凡作為煙葉種植的“老手”,深知生產技術的重要性,近幾年通過緊跟行業步伐,努力實現科學輪作、合理施肥、標準生產和綠色防控,讓種植煙葉的各種“疑難雜癥”得到控制。對雪茄煙的晾制,田啟凡曾經是“又愛又恨”,愛的是晾制成功的煙葉全都會變成“黃金葉”,恨的是稍微不注意“黃金葉”就會變成“爛葉子”。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晾制技術的探索中,并開展大膽的創新實踐,在漫水鄉桶子村投資了近50萬元開展了20畝的雪茄煙遮陰種植,雖然投入成本高,但結果也十分喜人,晾制出的煙葉光滑平整、身份柔軟、彈性好、油份高。田啟凡不僅僅是晾制出了“黃金般的絲綢”,還成為了“茄”鄉的“茄農”們競相模仿的“標桿”。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田啟凡深深感受到“學有所獲、勞有所得”所帶來的快樂。作為一名資深的“茄農”,他將致力于“煙葉+”種植模式等促農增收的探索與實踐,讓更多的煙農都能靠種植煙葉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打算繼續帶領附近的村民在煙葉種植的道路上奮力前行,致力于將更好、更先進的煙葉種植技術、煙田增收模式傳播給更為廣闊的人群,爭取為“茄”鄉的村民們帶來更多的幫助。(李勝民、吳江)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