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身古銅色泛著油光的皮膚,經常頭戴一頂草帽,手提著一個簡易的公文包,匆匆地行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他叫向澤忠,湖南中煙零陵卷煙廠鄉村振興駐村隊員,曾是工廠一名電器工程師,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曾經白白的皮膚,經過近六個年頭的風霜雪雨,早已與當地村民融為一體。
“我一年最少要戴壞兩頂草帽,晴天遮陽,休息時可當扇子,雨天還能遮雨,既方便方面又實用。”自從駐來以來,向澤忠對草帽情有獨鐘。因天氣太熱,交談時向澤忠還一邊用草帽扇著風納涼。
2019年3月,“草帽哥”受零陵卷煙廠委派,到祁陽市七里橋鎮掛榜山村進行駐村扶貧。接到任務后,他旋即打起背包走進海拔800多米的掛榜山開展精準扶貧。由于經常頭戴一頂草帽,走村串戶,為民解憂,向澤忠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草帽哥”。
向澤忠在協助施工隊做好村級公路硬化
在掛榜山村,“草帽哥”與時間賽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個扶貧小目標,并要求每一個月就要有一個目標得以落實。按照國家“兩不愁三保障”總體要求,經過“草帽哥”近兩年的努力,扶貧工程項目在村里一步一步得到落實,先后實施了道路通、通信暢、飲水安、能致富等一系列民生工程,2020年底,掛榜山村88貧困戶267人,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2021年,“草帽哥”再出發,來到祁陽市毛竹鎮老山灣村開展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初來時村子里的景象并不樂觀,泥濘的道路,稀少的產業,讓這個村子顯得有些凋敝。然而,他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戴上草帽,再次深入地調研。
為了深入了解村民的情況,他挨家挨戶地走訪,與村民們促膝長談,傾聽他們的心聲和訴求。
一次“草帽哥”田間地頭與村民們交流種植經驗時,他了解到老山灣村雖然毗鄰湘江,但許多稻田都在山坡上,靠天“吃飯”,雨水多時,收成就好,若干旱,有時顆粒無收。缺水是種植的大忌。他積極聯系相關單位,一方面籌集資金,一方面組織專家來村里進行電排的技術可行性論證。
半年后老山灣村解決了靠水卻缺水的尷尬窘況,建成了兩座小型電排和一座大型電排,并對5口水塘進行了加固、防滲處理。
要想富先修路,除了農業發展,“草帽哥”還關注著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他知道要想讓村子真正振興起來,必須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頂著烈日,“草帽哥”戴著草帽,一次次奔波于政府部門和工廠之間,爭取項目資金。不久,村里的道路得到了硬化,路燈亮了起來,一些破舊的房屋也得到了修繕。“美麗屋場”“美麗庭院”紛紛呈現,這些變化讓老山灣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
“草帽哥”深知,鄉村要振興,產業必須先行。為了發展村里的特色產業,“草帽哥”不辭辛勞地四處考察取經。他發現老山灣村擁有得天獨厚臨江靠水的生態優勢,又毗鄰城區,區位優勢,可以發展鄉村休閑旅游。
向澤忠在檢查村里供水工程的水塔建設情況
他發動村民一起整治環境,打造特色民宿和農家樂。在這個過程中,“草帽哥”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共同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引進種植大戶,一座50畝的葡萄觀光采摘休閑園成功建成,游客慕名前來體驗鄉村風情。游客來了,村民富了,那頂草帽,成為他與村民們并肩奮斗的見證。
夏日的夜晚,老山灣的文化廣場特別熱鬧,婦女們伴著優美音樂跳廣場,小伙子們在打籃球,老大爺和老太太們在健身。“草帽哥”每天晚上都到這里走走看看,與村民們拉家常,傾聽他們的心聲和需求。
村里的文化廣場是“草帽哥”兩年前帶動村民修建的,如今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今天的老山灣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草帽哥”的辛勤付出。那頂草帽,不僅是他夏日里的遮陽工具,更是他扎根鄉村、服務百姓的象征。
“草帽哥”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將帶著那頂草帽,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為老山灣村創造更多的輝煌,讓這片土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王家能 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