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項目看似微小,卻連著民生,關系人心向背。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鼓東街道紀工委在開展“群腐”專項整治過程中,發現轄區各社區小微項目支出約占社區總支出3.87%,“貨比三家”項目供應商重復率達68.57%,如某一社區2024年垃圾清運19次,其中7次“貨比三家”供應商、中標公司均相同,累計報銷金額達40400元。為有效解決街居干部采購隨意性、失范性問題,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街道紀工委督促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供應商信息庫。由于詢價采購周期短,而供應商的資質卻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考察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對某個供應商的資質作出準確的評判,這就需要采購部門立足于早,做實做細這項工作。在實施采購時能夠迅建、準確地選擇具備相應資格的供應商,提高采購工作效率,縮短采購周期,而且能更有效地為廣大供應商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機遇,維護正常的政府采購市場秩序。
二是擴寬采購信息發布途徑。街道、社區小微項目服務采購通過街道微信公眾號號或者幸福通等方式發布小微項目采購信息,拓寬“貨比三家”公司知曉率,避免“點對點”直接對接,降低廉政風險。
三是強化采購詢價小組廉政教育。要求街居負責人強化責任擔當,把好“貨比三家”服務采購審核第一關,持續加強對具體落實工作人員責任心及廉政教育;要求財政部門嚴把憑證報銷審核關,督促街、居采購部門舉一反三,規范流程嚴格落實“貨比三家”,夯緊基層“錢袋子”,筑牢廉政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