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種煙葉,秋天種晚稻,這片地每年多賺一大筆,土地也不浪費,太劃算了!”近日,在湖南郴州宜章縣赤石鄉的一片煙田里,煙農劉建禮大叔滿臉笑容地揮舞著手中的鋤頭。他身后的田間,金黃的水稻剛剛采收完畢,農機正在翻耕曬胚,為來年的烤煙種植做準備。
翻耕現場
當地近年來積極推廣“煙稻輪作”“煙油輪作”等高效種植模式,將煙草種植與水稻、油菜等多種農作物結合,實現了土地高效利用、煙農收入增加和鄉村振興的多贏目標。
煙稻輪作,提升土地利用率
赤石鄉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是當地重要的烤煙種植基地。今年,劉建禮家的五畝煙田首次嘗試“煙稻輪作”種植模式。按照技術指導要求,煙葉采收后立即翻耕田地,施足底肥,緊接著種一季節晚稻。
煙田
“以前一塊田一年只種一季稻,半年就閑著。今年試了煙稻輪作,上半年種烤煙,下半年種稻,收入一下子增加!” 劉建禮興奮地說道。
赤石煙草工作站站長王瑞新介紹,“煙稻輪作”的核心在于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同一塊土地實現“一地兩種、一地兩收”,既增加了產值,又讓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根據測算,每畝煙田可以增加水稻收益500元以上。”
煙油輪作,美化環境促發展
“煙稻輪作”之外,“煙油輪作”也在當地的田間地頭廣受歡迎。在宜章縣黃沙鎮大黃家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成了村民們的“金色寶藏”。
“我們村這兩年開始試驗煙油輪作。烤煙收貨后,秋冬種油菜,不僅多了一份收入,村里還發展起油菜花觀光旅游,來了不少外地游客!”村支書吳建明介紹道。
成片油菜花田
通過“煙油輪作”模式,煙農在煙葉種植外,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油菜花開時節,既能吸引游客前來賞花,又可以收獲菜籽油,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地力,為來年煙葉種植創造更優條件。“一舉多得,真是劃算!”吳書記笑著說。
科學種植,技術保障增效益
高效輪作的推廣離不開技術支持。當地農業部門和煙草公司聯合制定技術服務方案,為煙農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煙田輪種水稻
“要讓煙稻、煙油輪作模式發揮最大效益,技術是關鍵。”黃沙煙草工作站站長肖群山說道。比如,煙葉種植后要及時翻耕,深施底肥,提高水稻和油菜的生長基礎。水稻種植期間,還需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精準控制水分和養分供應。
利用煙草工作站閑置廣場晾曬晚稻
為了確保煙農學得會、用得上,當地定期舉辦田間課堂和技術培訓。“這些專家手把手教,連種田幾十年的老農都學到不少新東西。”劉建禮感慨,“煙稻輪作剛開始還有點擔心,現在看產量、收益都比以前好,技術指導功不可沒。”
收益看得見,就業有保障
“種煙、種稻,農忙季節一撥接一撥,家門口的活多了,我們這些人一年到頭都能有活干。”正在田間忙著運煙葉的村民李秀華笑著說道,“一天能掙100塊錢,離家近還能照顧家里,比外出打工強。”
當地人在育苗工場準備水稻秧苗。
除了直接種植收益,“煙稻輪作”“煙油輪作”模式還帶動了大量勞動力就業。煙葉采收、稻田管理、油菜花旅游開發等多個環節都需要人手,提供了更多工作機會。黃沙鎮鎮長黃鵬表示,這種模式不僅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也為留守婦女和老人提供了更多靈活就業機會。
政策支持,鋪就增收路
在政策扶持方面,宜章縣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措施,為推廣高效輪作模式保駕護航。當地農業部門通過補貼種苗、提供化肥和農機服務,降低農民種植成本。此外,煙草公司還與煙農簽訂收購合同,保障煙葉銷路,讓農民種得安心、收得放心。
當地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支持,使得煙稻輪作的實施更有保障。我們計劃擴大試點范圍,逐步形成區域化種植格局,讓更多農民受益。”
鄉村振興新引擎,未來可期
“一塊地,兩種作物,兩份收入。煙稻、煙油輪作模式不僅讓村民富起來,也讓鄉村更美更興旺!”吳建明對未來充滿信心。
據悉,下一步,當地計劃在總結輪作模式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煙葉+”多元化產業發展路徑,如煙葉+蔬菜、煙葉+中藥材等,以實現更高的土地效益。同時,結合鄉村旅游、生態農業,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農業經濟示范區。
在宜章這片沃土上,“煙稻輪作”正煥發出蓬勃生機,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這一片片綠油油的田地,不僅孕育著豐收的希望,也承載著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美好夢想。(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