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羅源縣民營企業水稻產業發展,促進水稻產業增收、農民增效,11月20日至21日,由福建省科普服務中心指導,福建省農學會針對羅源縣飛竹鎮重點民營企業提出的需求,組織了福建省農科院7位專家,在羅源縣飛竹鎮開展了以“促進科技興農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省科技志愿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專項活動。
20日下午,專家組一行先后來到羅源縣飛竹鎮葉玉冰農場、羅源縣飛竹鎮利喜家庭農場、羅源縣聚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地調研。
福建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黃庭旭一行指出,在農場種植水稻過程中,因為流轉的土地很多,比較零散、地塊較小,沒辦法實行機械化耕作,為了盡量節約人工,使用稻鴨綜合種養技術是個較理想的選擇,因為稻鴨綜合種養選擇的水稻栽培所用人工較少,且水稻品種的生長周期較長,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為企業爭取到更大效益。
羅源縣飛竹鎮利喜家庭農場和羅源縣聚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均種植紫米等高附加值水稻,且取得了較理想的收益。專家組一行建議可以多栽多種的同時,要多采用機械化操作減少人工成本。
調研結束后,專家組一行在羅源縣飛竹鎮人民政府召開了專家咨詢與技術交流會,針對企業需求,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會上,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翁伯琦作了主題報告,共同學習領會并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深入踐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做好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工作,更好發揮科技特派員在鄉村振興中生力軍的作用。
21日上午,羅源縣當地種植大戶等近50人前來聽取了福建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黃庭旭、副研究員解振興兩位專家對提高水稻種植技術的專題培訓,并在會上積極交流。
黃庭旭在《科技創新引領特種專用稻產業發展》報告中重點介紹了特種專用稻、紫糯雜交稻、水稻直播旱種、稻鴨(漁)綜合種養技術和水稻潔田技術。
解振興在《優質稻栽培技術》講座中則重點講解了氣候環境對水稻品質的影響和保優栽培技術、水稻抗倒伏栽培技術等。
21日上午,福建省農科院水稻所陳華研究員一行前往羅源縣福州豐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展調研,指出應不斷提升加工技術,利用好互聯網平臺拓寬銷售渠道。
本次省科技志愿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專項活動,由福建省農學會和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共同主辦。通過對三家水稻種植民營企業的現場調研,專家們提供了針對性技術服務,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通過對農戶的科技培訓,幫助提升羅源縣水稻的種植技術水平,推動水稻種植技術向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