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第一屆銀耳產業發展大會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開幕,來自海內外業內人士齊聚一堂,見證銀耳產業發展的新里程碑,共探銀耳產業發展新路。
本次大會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國際蘑菇學會指導,寧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支持,中國食用菌協會、古田縣政府、寧德市農業農村局主辦,中國食用菌協會銀耳產業分會、古田縣食用菌協會承辦。
寧德古田“以菌立縣”,在數十年間實現了銀耳栽培技術重大突破,靠一朵朵菇架上的“銀花”,走上了鄉村振興百姓致富之路?!般y耳是古田人捧在手心里的‘金娃娃’,自古就有‘一斤銀耳百擔糧’之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從仿椴木到瓶栽再到袋栽,一次次突破技術壁壘,古田人找到了讓銀耳走入尋常人家的‘鑰匙’?!惫盘锟h委書記張成慧介紹,古田銀耳產量占全國90%、世界85%,“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世界銀耳看古田!”
多年來以來,古田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持不懈把食用菌產業培育成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村脫貧攻堅的富民產業,逐步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食用菌生產“縣域工廠化”古田模式,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等多個國字號品牌,入選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今天的古田食用菌產業已具備生產發展規?;?、產品結構多樣化、平臺建設全域化、營銷網絡鏈條化、服務體系社會化、品牌建設知名化的六大特色,食用菌加工產品種類豐富,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并打入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從一朵難求到萬家共享,可以說這里的每一朵銀花都存在著千年歷史,蘊藏千年記憶。”寧德市委書記梁偉新介紹,小小的銀耳讓數以萬計貧困群眾擺脫了絕對貧困,還在閩東大地上鋪就了產業振興的康莊大道,形成50%涉農貸款用于食用菌產業、60%農民收入來自食用菌產業、70%農業人口從事食用菌產業、80%農業產值來自食用菌產業,銀耳產量占全國90%以上的“56789”發展格局,帶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連續20年居寧德市第一。
中國食用菌協會會長高茂林認為,古田銀耳作為當地標志性的產品,代表了古田食用菌的形象,獨步國內外市場。古田縣不斷追求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域標準化程度不斷加深,形成了標準化工作全覆蓋,為提升產品質量提供了技術和管理保證,為持續打造“古田銀耳”品牌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和動力。他表示,舉辦第一屆銀耳產業發展大會、建設中國食用菌產業展示館,十分符合古田縣食用菌產業地位和歷史地位。希望通過各方共同推動,助力中國銀耳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食用菌產業再上新臺階。
當前,中國正積極推行大食物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銀耳作為一種營養均衡的高蛋白質含量食物,能夠成為糧食的重要補充,且具有保健和提高免疫力功能,在現代農業、食品工業及健康產業中具有廣闊前景,具備列入糧食種類范疇的可能性。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副代表柯世明也肯定了古田銀耳在幫助農民脫貧、增加財富方面的作用。他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在小農價值鏈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歷史,為世界糧食計劃署在消除饑餓和構建可持續食品體系的使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期待共同努力,打造支持經濟增長的價值鏈,賦能小農戶、改善糧食安全,并促進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古田建立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縣域化產業體系,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銀耳生產工廠。真稱得上是‘世界銀耳之鄉’?!眹H蘑菇學會主席格雷格·西莫在發言中說道,古田銀耳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全球食用菌產業的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典范。
格雷格·西莫在發言中鼓勵各國同行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把握發展機遇,讓銀耳這一大自然的饋贈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與可持續發展事業?!皣H蘑菇學會一直致力于推動全球食用菌產業的交流與合作,中國提出的‘大食物觀’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深入思考,也是全球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在菌物上踐行‘大食物觀’大有可為?!?/p>
福建省政協主席滕佳材表示,多年來,福建跳出“一分田”的局限,充分利用山海資源優勢,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茶葉、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十大特色產業總產值已突破2萬億元。古田堅持一縣一品,一菌一縣,從昔日庫區成為中國食用菌之都。古田成功經驗為地方特色產業融入“大食物觀”發展大局提供樣板,對福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齊扎拉說,古田立足區位發展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在踐行“大食物觀”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今天的古田走出了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成為全國28個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之一,成為全國最大食用菌商品生產基地?!跋嘈琶魈斓墓盘飳⒊酥l展的東風,一往無前,無懼風浪,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齊扎拉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吉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在主旨演講中介紹,食用菌已成為我國繼糧、菜、果、油后的第五大種植業,是農業結構優化關鍵力量。在國內,全國超七成貧困縣借食用菌產業脫貧,“一葷一素一菇”理念漸入人心。國際上,我國與贊比亞合作建食用菌工廠成“南南合作”典范,彰顯產業減貧與國際影響力。李玉指出,要繼續走食藥用菌全產業鏈創新之路,加快精準育種、智能栽培和精深加工的腳步,踐行中國特色的“大食物觀”,端牢中國“菌糧飯碗”。
據統計,去年古田銀耳的種植規模、產量、產值、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逐步形成了聞名全國的食用菌發展“古田模式”,獲得了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食用菌全產業鏈典型縣一系列“國”字頭金字招牌。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古田縣平均每年培訓食用菌生產者萬余人次,派出技術骨干2000多人次赴國內18個省、市、自治區搞技承包。特別是2000年以來,古田縣擔任發展中國家培訓食用菌技術人員,連續每年舉辦聯合國南南合作網示范基地亞太地區食用菌技術國際培訓班,共有來自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多米尼加、古巴、薩爾瓦多、馬來西亞、泰國、東帝汶等30多個國家的組織機構來古田考察培訓,考察培訓內容涵蓋菌草栽培技術、菌草種植食用菌技術、古田食用菌種植模式等,累計培訓學員700多人次。
可以說“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古田人;哪里需要食用菌,古田人就將食用菌送到哪里”。
眼下,古田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銀耳之都”,已建成中國?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成為全國食用菌產品集散地,被國家農業部指定為全國食用菌批發定點市場。打造中國?古田食用菌電商園,全縣擁有電商企業400多家、電商店鋪2700多家,營銷網絡不僅遍布全國各地,而且打入日本、東南亞、歐洲、美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食用菌產銷率達98%以上。
開幕式上,國際蘑菇學會主席格雷格·西莫現場授予古田“袋栽銀耳發源地”。現場還舉行了“推進中國鄉村振興國際合作實驗室(特色產業古田銀耳)”授牌儀式;食用菌栽培技術與可持續農業國際培訓班第一批學員頒證儀式。
發布環節亮點紛呈,古田銀耳營養評價指數、新華·中國(古田)銀耳價格指數同期發布。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福建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院長孫淑靜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趙琪手中接過古田航天銀耳公證書。2023年,古田銀耳搭載神舟16號載人飛船進行太空輻射誘變育種,現已完成出菇實驗。
古田縣副縣長陳銳杰也在開幕會上為中國食用菌之都現代產業園進行招商推介。
當天還進行了中藥銀耳質量標準研究簽約儀式、銀耳國際標準編制工作啟動儀式。
同日,三場以《鄉村振興與銀耳產業發展》《創新與可持續解決方案助力糧食安全與農村生計改善》《以食用菌特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在中國·古田食用菌文化博覽中心舉行。(蔣燦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