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保護“糧袋子”,幫農民穩住“錢袋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今年以來,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全力推進“糧煙輪作”模式,實現“以煙穩糧、以煙促糧”。
利川汪營煙區糧菜示范區
初冬時節,走進利川煙區,連片翠綠的蔬菜描述出一副動人的田園畫卷。在汪營鎮?丘村煙農張興權家的煙田里,烤煙雖然已經采收完畢,但煙田里綠油油的蔬菜生機勃勃,據張興權介紹,這一片蔬菜規模是200畝,都是實行“煙菜套種”模式種植,煙葉在中部葉片采收后,在煙蔸上種植蔬菜,煙菜互不影響生長,形成煙菜優勢互補。到來年,蔬菜采收后,又開始種植烤煙,以此循環,避免了煙田成為冬閑地,實現了土地一年多收的目標。
望著連片的蔬菜,種植戶張興權算了一筆賬,“今年我種植烤煙206畝,通過土地流轉,又在煙田里種種植310畝蔬菜,今年蔬菜價格行情好,預計總收入達到130萬元左右,近兩年通過煙糧套種、輪作,一畝田變‘二畝田’。”
種煙種糧能增產增收,煙農才愿意種。近年來,利川煙區積極探索糧煙協同發展長效機制,把煙田融入農田一體保護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在重農抓糧的大格局中走出了一條“煙+菜、煙+豆、煙+薯”等糧經作物互促互利、產業興旺、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進一步激發了煙農的種糧、種煙熱情。
“煙葉是糧食最好的茬口作物。我今年在煙田里套種四季豆,一畝地增收800元,煙站為我們提供全程精準技術服務,還幫忙聯系蔬菜合作社,讓我們安心種、放心賣。”走對好路子,過上好日子,紅鶴壩村有著44年種煙經歷的董明選介紹道。
董明選的煙豆套種
為保障煙糧協同發展,利川煙區在作物選擇上突出當地特色,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煙后作物,水稻、油菜、豆類、紅薯等產業布局各有側重,煙后各色糧食、果蔬、油料作物播種有早有晚,進一步增強了產業發展后勁。
“在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煙田復種指數的同時,通過糧煙融合發展鏈條,助力保障糧食安全,著力打造糧煙融合發展、煙區鄉村振興的典范。”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負責人介紹。
利川市局緊緊圍繞圍繞糧食安全和煙農增收這兩個大局,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貫徹落實到煙葉生產當中去。2024年,利川市種植了烤煙6萬畝,在煙區發展四季豆200畝,玉米25000畝、水稻600畝、蔬菜8514畝、油菜900畝、紅薯6500畝,打造“烤煙+N”多元產業組合,畝均收益突破4800元。煙農不僅充實了錢袋子,也拿穩了糧袋子和菜籃子,綠色生態產業鏈更加完善,同時保護了耕地。
利川文斗煙區機械化綠肥翻壓
綠色發展,糧煙雙優。一季煙葉一季糧,糧煙生長都靠田。“糧煙輪作”模式不僅有效避免了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被過度消耗,而且下茬作物可以有效利用上茬作物剩余肥力,減少化肥施用量,達到改善土壤提高產量的效果。輪作還能有效阻斷病蟲害傳播途徑,大幅度降低病蟲危害,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糧煙輪作”模式實現養分互補、蟲害互防、品質互促,煙葉與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雙提升。
下一步,利川煙草將積極謀劃、擔當作為,穩步推進煙葉與糧食、蔬菜等作物的多元融合、齊頭并進的發展機制,以煙穩糧,以糧促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作出積極貢獻。(覃永生、張小溪)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