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石塘半島上的小箬村上,有一家跳動著音符的煙草店。每天,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自海的深處噴涌而出,照亮了這座七彩小漁村時,店主陳祥云的音樂聲便會在小店中響起——他總是穿著西裝、帶著領帶,在店里用左手彈奏著電子琴,日復一日,從不間斷。
“我打小,就深愛著音樂。”陳祥云顫顫地說著,眼底透露出對音樂的渴望和熱愛,然而,他的音樂之路并不平坦。
陳祥云在用左手彈奏電子琴。楊純璐攝
和現在的藝術生不同,陳祥云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和教導,他的音樂技巧,完全是在日復一日的“拉練”中慢慢積累的。1964年出生的他,自15歲起就到樂隊里拉二胡和小提琴,這一干就是十幾年。白天他與樂隊一同練習和演出,夜晚他在家中自己“補課”“加練”,音樂技巧也愈發熟練,成為樂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然而,造化弄人,31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物墜落事件給陳祥云的人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他昏迷了20多天,醒來后,右手右腿都無法像之前那般自如活動,甚至連說話都變得異常艱難,更別提彈奏樂器了。
“我才31歲,我不能荒廢人生?!边@場能夠摧枯拉朽般毀滅一個人斗志的事故并沒有讓陳祥云放棄追逐生命中的美好。為了給家庭提供踏實穩定的生活保障,他在煙草公司的幫助下申請開了一家煙草店,日復一日用心經營。同時,兒時深埋在心底的音樂萌芽在病痛面前羽化成了一棵參天大樹,不愿意荒廢音樂的他,僅用一周時間便開辟了新的音樂之路——單手演奏電子琴。于是,在他的小店中,永遠有一把電子琴,長久而靜默地躺在柜臺一旁的桌上,和他一刻不停地通過音樂或無聲或有聲地交流著。
對陳祥云來說,即便右手右腿不如往昔,心中的音樂之火卻從未熄滅,反而燃燒得更加熾烈,這把火也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在重拾音樂的路上,他逐漸恢復了說話的能力,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
現在,在陳祥云的零售店中,到處都裝點著琳瑯滿目的擺件、掛飾,有些是平時收集而來,有些是參加公益活動受贈……在這些藏品中,有一沓厚厚的節目表演單,這是他每一年到各個敬老院、殘疾人托養中心等福利機構演奏后留下的光和熱。在一次又一次受邀演出中,陳祥云逐漸從受邀人轉變為公益者,盡自己所能去成為別人的太陽。
陳祥云的演出節目單 仇以楷攝
陳祥云憑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他的故事,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公益演出中,激勵著每一個在困境中掙扎的人。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生命的本質是一場刻苦銘心的旅程,心中有夢,腳下便有路,便能在人生的沃土上,氤氳出屬于自己的芬芳。(仇以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