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賡續紅色基因,拓寬革命老區孩子眼界,助力鄉村教育,近期,北京星火青年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北京市海淀區田村路街道團工委、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團委和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在水利部城口縣幫扶組的指導下聯合開展“賡續紅色基因 點亮孩子夢想”書信交流活動。
飽含真情的信件
活動期間,百余封承載著首都青少年溫暖與鼓勵的信件,飛越山水,從首都北京抵達城口這片紅色熱土。這些信跨越山水,讓老區孩子與北京優秀學子“面對面”。這些信件滿是真摯情感,或是分享成長故事,或是交流學習心得,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對老區同齡人的關懷,為老區孩子打開一扇瞭望首都青春風采的窗口。信里,有對知識的求索、成長的感悟,像點點星火,點燃孩子們內心對知識的渴望,點亮他們走出大山、奮進拼搏的夢想之光。
一封封信件從北京寄出
北京青少年在寄信
信件中寫有“我期待去你們哪兒看看”“歡迎你有機會來北京到我的學校參觀,我可以當你的免費向導哦”“親愛的弟弟妹妹,隨信寄給你一些好看的郵票,這都是北京有名的景點,希望你喜歡”“愿我們的友誼越過千山萬水,搭起一做友誼的橋梁”“朋友們,不管相隔多遠,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讓我們手拉手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等話語。
城口縣副縣長秦偉出席會議并講話
信件寄達后,線上交流會順勢開啟。水利部城口縣幫扶組組長、城口縣副縣長秦偉出席線上交流會并發表講話,他強調此次活動意義非凡,不僅是簡單的書信往來,更是在新時代傳承紅色精神、助力老區青少年成長的有力舉措,希望兩地青少年能以信為媒、攜手奮進。北京八中王梓瑞、北京一七一中學朱嘉睿、華北電力大學楊依諾、首都師范大學岳思佳、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第一中心小學何一菲、陳渝作為青少年代表進行了發言,屏幕兩端,首都與廟壩的青少年們雖相隔千里,卻熱情互動,暢所欲言,共話夢想與未來,讓紅色基因在交流碰撞中得以傳承延續。
廟壩青少年發言
線上交流會由廟壩鎮黨委書記張煒主持,城口縣松柏村駐村第一書記、水利部三峽司一級調研員林鵬出席線上交流會。線上交流會全程氣氛熱烈,參與的青少年們紛紛表示收獲滿滿,期待未來有更多交流機會。
廟壩鎮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此次書信交流活動,是水利部城口縣幫扶組的推動下,促進區域交流、賦能青少年發展的生動實踐,為老區注入青春活力,也續寫著京渝兩地共促共進的新篇章,助力紅色火種生生不息。未來,隨著交流深入,廟壩青少年必將懷揣更熾熱夢想,邁向廣闊天地。
活動發起人李曉東表示,這次書信交流活動對于首都青少年而言是飲水思源,一是讓寫信的青少年主動學習黨史,做到黨史學習入眼、入腦、入心,讓青少年知道紅旗為什么那樣紅;二是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十周年,城口縣是長江上游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重要水源涵養地,也是重慶唯一的南水北調參與縣。北京的水,每30杯就有1杯來自城口。感謝并感恩革命老區人民新時代為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辛勤付出。
線上交流會上,廟壩鎮副鎮長舒荀宣讀了廟壩鎮黨委給首都青少年的感謝信。感謝信在青少年中間引發熱烈反響:
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第一中心小學何一菲
這些信和明信片,就像一扇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戶,讓我們這些身處大山深處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首都的魅力與活力。曾經,我們對北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課本和電視劇里,而現在,通過你們的文字,北京變得觸手可及。我們知道了國家博物館里藏著歷史的厚重,知道了中關村匯聚著科技創新的力量,知道了胡同里藏著老北京的煙火氣。你們在信中的鼓勵,更如同一束束溫暖的光,照亮了我們逐夢的道路。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想要退縮時,我就會想起這些故事,咬咬牙再堅持下去。
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第一中心小學陳渝
這次書信交流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雖然我們相隔千里,但心卻緊緊相連。你們的關心、支持與分享,給予了我更大的動力,讓我更加堅定地想要去看看外面廣闊的天地,去學習更多知識,將來學成歸來,回來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最后,我代表廟壩鎮第一中心小學的同學們,向北京的朋友們真誠地道一聲感謝。我們一定會好好珍藏這些信件,將這份溫暖化作奮進的力量,期待未來有一天,我們能相聚在北京,相聚在廟壩,共敘情誼,一起為夢想拼搏!
北京第八中學王梓瑞
通過參加“賡續紅色基因,點亮孩子夢想”書信交流活動,深入了解了城口縣革命歷史,收獲了這份激勵我們前行的精神財富;看到了最靚麗的“城口藍、城口綠”生態底色,感知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蘊含。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書信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觸碰和思想的碰撞,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牢記“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北京市一七一中學朱嘉睿
因為這次書信交流時間短臨近期末復習,加上我們也在積極適應緊張初中學業生涯,很多書籍雜志和物品都沒有來得及給你們寄去,請求你們見諒!我們希望后面一直有機會保持通信,寄出來自首都的問候和物品。我相信你們都是廟壩鎮的星星之光,帶著家鄉的質樸與溫暖,定能在未來閃耀光芒,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為這片紅色土地增光添彩!
我們很希望有機會暑假可以去親眼看看,和你們一起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賽或籃球賽,去游學革命老區緬懷先烈。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魏薇
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我們對廟壩革命老區的了解和認識,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傳遞愛心、傳承精神的重要性。我始終相信,通過這些信件的傳遞,孩子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和溫暖,也能夠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和勇氣。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郝邇斯
未來,我將繼續秉承初心,積極參加星火青年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的活動,為革命老區的孩子們送去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同時,我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用我們的行動和愛心,為孩子們的成長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北京市西城區奮斗小學趙瑞祺
參加這次給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的小朋友們寫信活動,我收獲很多。第一,增進了我和小朋友們的友誼。我寫了關于北京秋天的信,這封信跨越千山萬水,使那里的小朋友們仿佛置身于北京的美麗秋景中。我倍感自豪。第二,我在寄信過程中,也了解到寄信的過程。我驚嘆一枚小小郵票的神奇。
首都師范大學房瑞寧
在此次組織給廟壩革命老區孩子們寫信的活動中,我深感責任重大,也收獲頗豐。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我見證了每一份信件的傳遞,也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深情與厚意。
在籌備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老區孩子們的堅韌不拔,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我深知,一封簡單的信件,為他們帶去的可能將會是無盡的溫暖和鼓勵,是前行的動力和信心。因此,我以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為平臺,精心策劃,廣泛動員,力求讓更多的信件充滿真摯的情感和積極的能量。
北京外國語大學趙思云
活動過程中,我看到了同學們的熱情與投入。他們用心書寫,用情傳遞,將一份份關愛和祝福化作文字,跨越千山萬水,送到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收到信件時的驚喜和感動,是他們心靈深處最真摯的反饋,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最好肯定。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學王世然
寄信前,在我看來跟廟壩小朋友書信交流的活動,是神秘;當我精心挑選了明信片寄出那一刻,就像在水中投下一顆石子,我是憧憬的;當我知道還有回信,有網上會議的時候,就像聽到回音壁的回音,一切都鮮活生動立體了。
祖國很大,此刻很小。感謝星火青年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組織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小小志愿者小小的愛向廟壩小朋友發去又反饋回來。讓我們心手相連到未來!
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戴潘有
這次的書信交流讓我有機會第一次去了解咱們革命老區,位于重慶東北角的城口,是一片光榮的革命熱土——她是重慶地區第一個迎來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的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許世友等曾在這里留下光輝足跡。
希望廟壩的小朋友們不要害怕前方道路崎嶇,每一次的困難都是成長的磨礪。課堂上的專注、生活中的堅持,都在為你們的未來積攢能量。勇敢去探索知識,追逐自己的愛好,無論是繪畫中絢麗的色彩,還是運動場上矯健的身姿,亦或是對數理化的鉆研,都可能成為你們開啟夢想之門的鑰匙。
華北電力大學楊依諾
在寫信的過程中,通過了解和感悟城口縣廟壩鎮的紅色歷史和革命精神,增加了我熱愛黨、熱愛紅色文化的信念感。在書信中,我從自身角度出發,回顧了北京的發展歷程,讓山區孩子們從書信感受到這種變化。這些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成績,增強了我感恩黨、為黨奮斗的使命感。紙短情長,它流露出我對山區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祝孩子們健康成長,在向下扎根紅色基因的基礎上,向上發展,走出大山,闖出更廣闊的天地。
北京匯文中學朝陽學校楊紫媞
參與這次書信交流活動,我深感意義非凡。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如果能給老區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光,或傳遞友誼和關愛,助力夢想啟航,就是大收獲。他們如此質樸,這使我更堅定傳承紅色精神,用行動和他們共撐希望之翼。
首都師范大學岳思佳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很榮幸能將自己在北京學習的所見所識以書信的方式傳遞給廟壩的青年朋友們,很榮幸能同廟壩青年站在一起學習這段光榮的革命歷史。在未來,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悟歷史,傳遞紅色基因,堅定青春理想。
首都師范大學王曉愉
參與本次活動,我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被深深觸動。通過書信,我仿佛與孩子們共同穿越了歷史長河,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力量。愿我們的努力能激發孩子們的愛國情懷,照亮他們追夢前行的道路。
首都師范大學于佳
我很珍惜這次和這些素未謀面的孩子們借文字傳遞心聲的機會。廟壩鎮先輩們的革命精神給予了我一場心靈上的洗禮,我也希望能通過這次寫信向小朋友們傳遞一些愛與希望,伴隨他們勇敢追夢、茁壯成長。
北京麗澤國際學校李善
作為北京星火青年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我很開心參加這次書信交流活動。我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活動中,我不僅學習了如何規范書寫書信,還去郵局寄信,感受深刻。同時,我還聽媽媽給我講了許多革命老區的故事,深受感動,收獲滿滿。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劉豐愷
一張郵票,觸動了華夏少年的悠悠心靈;一張郵票,駕起了城市與鄉村的溝通橋梁;一張郵票,賡續了革命基地的紅色血脈,讓我們攜手共進,砥礪前行!
作者:曾合州、孔茜、岳思佳
來源: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北京市海淀區田村路街道、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