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5日,閩侯青創迎來了新年的首場活動,特邀導師委員會主席馮海濤分享主題為《向香港管制學創業》青創沙龍。馮主席通過分享自己在香港全日制研究生學習期間的觀察與體悟,為創業者帶來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
馮海濤首先介紹了香港管制學的概念,指出管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他提到,管制并非壓制,而是包含了合法性、吸納性和壓迫性三種實現手段。合法性要求企業在制定方案和政策時,必須確保合理合法合情,并獲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吸納性則強調企業要具備包容性和多元性心態,積極聽取并吸納不同聲音,以完善自身;壓迫性則是在必要時采取果斷措施,確保決策能夠引領企業實現更健康、更長遠的發展。


在分享中,馮海濤特別強調了創業者保持思維清醒的重要性。他認為,創業者要想改變自己的思想,首先要走出去學習,到優秀的企業取經,實現思想與行為的雙重變革。同時,企業經營應追求精細化管理。把握機會風口、擁抱新賽道,以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針對青創組織的特點,馮海濤提出了一分為二的看待策略。他建議將創業者分為初創型創業群體和已創業但尋求更好發展的群體,并根據這兩類群體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研討和幫助。青創本身就是一個有主題的學習型組織,為創業者提供溫暖、力量和幫助,讓他們在學習中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內驅力和生產力。

此外,馮海濤還對比了香港與內地在教育、商業形勢和制度等方面的差異。他指出,香港具有質疑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反向思考能力,這些特質使得香港在商業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在分享的最后,馮主席以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案例為例,進一步闡述了不同制度和文化背景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他鼓勵創業者要敢想敢做、常走起來、及時復盤總結,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商業形勢。
本次沙龍分享主席提了五個關鍵詞:多元、簡單、質疑性思維、精細化經營、保持創新心態。

互動環節精彩回顧
活動尾聲的互動環節,創業者們積極提問,馮海濤回答。

問題一: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為何回報率差異那么大?與制度有關嗎?
提問:早幾年,國內理財險有四點多的利率,而香港據說是八點多的利率。在全球經濟環境下,香港的保險利率還能保持這么高嗎?
馮海濤:香港的保險在基本的范圍內有個實現率,雖然期望達到較高的利率,但實際情況可能因年份、市場環境等因素而異。香港的保險行業相對內地,更能捕捉國際化的機會,因此其利率表現也更具彈性。
問題二:香港教育與就業機遇
提問:有觀點認為香港產業空心化嚴重,對于孩子和年輕人去香港上學及后續發展存在疑慮,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馮海濤:香港其實并不存在產業空心化問題,它是以金融、旅游、三產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聯通的窗口,具有獨特的優勢。在香港接受教育,孩子們可以接觸到更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方式,這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大有裨益。同時,香港需要精英管制,優秀人才在這里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年輕人來說,重要的是把握核心技術與資源,打破物理空間界限,實現輕資產運營和高回報收益。香港是一個很好的跳板,可以幫助他們沖向國際,也可以隨時回到內地發展。
問題三:企業發展瓶頸與人員培養
提問:在企業運轉過程中遇到發展瓶頸以及人員培養的問題,如何確保團隊穩定性?
馮海濤:關鍵在于拓展平臺、開拓新賽道,并制定合理公平的機制,讓優秀的人有更多發展空間和更大效益。群體決策而非個人決策可以降低風險。同時,要分階段看待問題,在企業從0到1的階段資金很重要,但從1到10的階段人的價值遠大于資金價值。

會長吳武彬總結:企業規模擴大時要建立平臺并鏈接資源,促進價值最大化。原來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其實我們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通過學習對照對標自己然后提升自己。學習是最有價值的投資,要保持學習心態,提升自我。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統一思想才能心往一處使,促成企業良好發展。
此次活動不僅拓寬了創業者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更讓他們對創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閩侯青創組織將繼續秉承“有愛有責任”的宗旨,為創業者提供更多優質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助力他們實現創業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