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區域氣象預報大模型、視覺大模型等應用相繼落地。據10月9日視覺中國官微消息,該公司與華為旗下華為云近日正式簽署關于視覺大模型的合作協議,雙方將以華為云盤古大模型為基礎打造視覺大模型。此前,華為云宣布將聯合深圳市氣象局打造區域氣象預報大模型。
“華為在大模型上的新動作不斷。提高了氣象要素預報的精度和模型運算速度,為跨學科及其他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落地提供借鑒。”華為云MVP馬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三個月前,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Cloud)上,盤古大模型3.0正式走向前臺。彼時,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宣布盤古大模型定位于“為行業而生”,稱其“不作詩,只做事”。
如今,盤古大模型在多領域做的“事”不斷落地。近日,華為云宣布將聯合深圳市氣象局,致力于打造區域氣象預報大模型,探索強降水等氣象要素預報新技術。該區域氣象大模型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中短期強降水等氣象要素預報精度和模型運算速度,對大城市氣象災害預警和防災減災有著積極意義。
據了解,華為云發布的盤古系列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包括NLP、CV、多模態、科學計算等多個領域的大模型。而超大城市氣象精準預報是盤古大模型的一個典型應用。
“區域氣象預報大模型應用的意義在于,可以提高氣象預報的精度和速度,為城市防災減災、交通出行、農業生產等提供更可靠的氣象服務,并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超大城市進行廣泛應用?!扁x山資管董事總經理王浩宇對《證券日報》記者稱。
馬超表示,通過在大模型上的突破,華為可以為城市氣象服務提供更精準、更智慧的支持。在數據驅動的解決方案方面,該區域氣象大模型利用了大量氣象數據來訓練模型,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提高預報精度和模型運算速度。算法優化和并行計算的思維可以應用于其他領域,從而提高計算效率和準確性。氣象學和人工智能是兩個不同的領域,該區域氣象大模型將它們結合在一起。
時下,大模型產業火熱,眾多企業和資本入局。截至目前,國內已有近百個大模型發布,產業鏈也日益繁榮。
華為大模型的供應鏈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算力硬件、操作系統、中間件、光器件、云服務、網絡設備、AI+行業應用等。同時,作為國內科技龍頭,華為擁有鯤鵬和昇騰兩個基礎芯片族,能夠構筑異構的計算架構,支撐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
“華為與多個行業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基于盤古大模型的行業解決方案,賦能百業。華為在大模型的供應鏈中起到了核心引領和推動作用,其在大模型的突破將直接帶動產業鏈升級,并吸引更多企業參與?!蓖鹾朴畋硎尽?/p>
中科星圖、超圖軟件、昆侖萬維等在AI氣象預報大模型領域布局的A股上市公司均已入局華為生態鏈。在大模型帶動下,氣象等傳統行業正在變革,打開發展空間。中研網報告表示,我國各個行業對氣象服務的重視度逐漸提升,我國氣象服務行業預計2025年將達到2450億元的市場規模。在AI、云計算推動下,智慧氣象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據透露,目前華為在智慧醫藥、視覺、礦山、交通等領域也在加快布局。(記者 賈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