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林芝12月25日電(記者宋莉)在雪山、冰川、山林和318川藏線的“環抱”下,駐守著這樣一支森林消防隊伍——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在這里,50余名消防救援人員以青春守護綠水青山,“連續7年無森林火災”。
“我們中隊比較年輕化,25歲以下的占一半。”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指導員羅黎這樣介紹這支青春的全能“火焰藍”。
一個被竹子扎穿的水壺:救了我隊友的命
在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榮譽室內放著一個帶洞的水壺。
“這個水壺其實是那種厚鋁”,羅黎說,它很厚,所以大概能想象當時有多驚險。
被竹子扎穿的水壺。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2021年10月27日,林芝市察隅縣空檔村發生森林火災。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的曾超和隊友接到增援火災撲救任務,緊急出動后,用了近6個小時才趕到火場,曾超說,“距離火場30公里,已經可以聞到濃煙的味道。”
曾超在火場一線。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供圖
到達火場后,他們第一時間投入滅火工作。沖在最前的他,感覺“路盡頭又是山的開始”,每座山有七八十度那么陡,背負20公斤裝備的曾超,基本上手腳并用往山上“爬”。
爬山滅火過程中,曾超親眼看到隊友益希次仁腳下打滑,從山上滑了下去。沒想到,一根竹子直接把他的水壺扎穿了,而他們并沒有發現。等到要喝水的時候,才看到水壺上有一個很大的洞。曾超和益希次仁想想都后怕,“我們的水壺一般掛在腰間,要是再偏一點,當時的條件,他可能就……”
一米外就是懸崖:以后上山打火再也不敢睡覺了
趙英希是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駕駛班的一員,98年的他,連續9年,開車帶著裝備和隊友們執行任務。
趙英希不僅是駕駛班的一員,也是戰斗一班的班長。
駕駛、救援經驗還算豐富的他,依然感慨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趙英希分享了今年增援“5·31”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的一個經歷。
開了將近一夜車到達火場后,他和隊友們背負20公斤的裝備上山,有些地方需要靠繩索才能上去。
“那天爬到半山腰,太累了,我就靠著一塊石頭休息,不知道怎么就睡著了。”當趙英希醒來時發現,前面大約1米處,就是懸崖。他心想,這么危險的地方,怎么能在這個地方睡著。后來執行任務,他在心里默默告訴自己,千萬不能隨便坐下,因為坐下去“怕睡著”。
距離懸崖只有5米:高原水域救援真的挺難
“后來從石頭上往下看,發現距離瀑布已經不到5米了。”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戰斗二班副班長袁科說,那是他參與水域救援以來最驚險的一次。
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袁科。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2021年在野外駐訓的袁科,突然接到搜救意外落水人員的任務,沒想到,救援過程中發生意外。
袁科和隊友乘坐的搜救皮劃艇,突然被沖到河道中間,浪大水急,整個船顛到空中,然后船頭朝下栽到水里面,后來又浮起來。他“當時直接懵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后面隊友的一聲大喊,“趕緊把水排出去!把船穩住!”這時,袁科的思緒才被拉回來。
船和人在河道中間被水流推的亂撞。袁科和隊友想盡一切辦法把船穩住,最后拼命搖著船去撞一塊大石頭,船被撞得折了起來,彈出去,才算停下。再次回憶這件事,袁科依然感到后怕。
“我們要進行水域救援訓練,一般在前山的冰川河里……”羅黎表示,對于中隊來說,受高原條件限制,現在最難的訓練就是水域救援,水性很好的他,第一次在冰川水里訓練時,感覺“一頭扎下去,胸悶得很”。
“現在我們也在修建恒溫游泳池,方便訓練。”羅黎說道。
5年來,波密縣森林消防中隊62人取得了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繩索救援等資質證書95本,為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這支年輕的“火焰藍”,在努力變得更加全能。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