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2日,第一屆數字文旅國際學術會議在湖北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巴西等300余名專家學者及學生參加會議。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唐昌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湖北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建平致歡迎詞,副校長曾祥勇主持開幕式。
唐昌華在致辭中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出了“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文旅形象品牌,為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省文化和旅游廳和湖北大學共建了湖北省數字文旅研究院,一批行業專家、領軍企業依托數字文旅研究院為湖北數字文旅發展獻策獻力,逐步探索形成借“數”而融,“智”創未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湖北模式”。此次會議聚焦數字化背景下文旅研究的新發展、新模式、新體驗,體現了湖北在建設數字文旅高端智庫和數字文旅研究前沿高地的責任擔當。
國家級重點人才、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尤利西斯獎獲得者、中國旅游協會教育分會會長、中山大學旅游學院保繼剛教授作為參會專家代表致辭。他表示,在數字時代,旅游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主要體現在數字文旅的發展、“互聯網+旅游”的創新實踐、旅游業的數字化轉型、智慧旅游的發展。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旅游業的經營、管理和運作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數字技術不僅改變了旅游企業的運作方式,也影響了旅游市場和消費者的行為。湖北大學舉行此次數字文旅國際學術會議應事、應時、應勢。
劉建平在致辭中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專家學者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湖北大學是國內最早開辦旅游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最早于1989 年開辦旅游專業并正式招生,幾經發展,打造了十多個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和品牌,創建了全國知名的旅游教學科研團隊。近年來,湖北大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戰略部署,以共建、共商、共融的方式構建文旅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新平臺,聚焦數字文化創新合作體、數字文旅發展共同體,進一步推動“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建設,通過有組織的科學研究、有組織的地方服務,讓湖大數字文旅建設的經驗做法快速“結果”、有效“出圈”。
開幕式上,唐昌華與劉建平共同為“湖北省數字文旅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揭牌。湖北大學旅游學院院長、湖北省數字文旅研究院院長余意峰,湖北數字文旅集團董事長張啟駿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訊飛華中(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倫軍共同簽署校企合作協議,三方就共建湖北省數字文旅協同創新聯合實驗室、共享數字文旅數據庫、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達成共識,并將開展科技研發與課題申報、決策咨詢與成果轉化等工作,探索構建校企合作有效運行機制,樹立協同創新發展典范。
主旨報告階段,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潘普林商學院教授、SSCI期刊《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ourism》共同主編向征作了題為“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的學術報告,國家級人才、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勇教授作了題為“新質生產力視域下文旅數字化解構與系統創新重構”的報告,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院長吳江教授作了題為“數智賦能鄉村農商文旅融合的路徑與實踐探索”的報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特聘教授,《旅游學刊》執行主編張凌云作了題為“數字化背景下的文旅研究:新發展、新模式、新理論”的報告,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旅游科學》主編張宏梅教授作了題為“數字游民的變革性體驗”的報告。
據悉,會議還舉辦了1場科研培訓講座、1場“主編-作者”面對面活動、5個主旨報告與5個專題報告,組織了25個研究匯報,舉行了2場圓桌論壇,對數字技術在鄉村振興、旅游地營銷、文化遺產活化傳承、新質生產力等多個領域的重要作用進行了探討。此次會議得到了中國地理學會旅游地理專業委員會、湖北數字文旅集團有限公司,《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ourism》《旅游學刊》《旅游科學》《人文地理》《旅游論壇》等期刊的協助與支持。(袁勛 邱海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