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學是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等人于1920年創辦的紅色學校,從這里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被譽為“黨史上最牛中學”。近年來,學校高舉人格教育旗幟,貫徹綠色教育理念,注重高質量發展,辦學成果斐然,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校園、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武漢市普通高中領航學校等榮譽稱號,連續多年獲得武昌區高考質量一等獎。僅2021年,中國日報、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湖北衛視、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等媒體對學校進行報道多達140余次。這所紅色校園,在綠色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更加生機勃勃!
楊定成
遵循規律
努力建設“科學、人文交融”的學校文化環境
一是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
幼兒教育積極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初中教育培養正確的學習觀,發展其思維拓展能力,改善學習方法; 高中教育發展創造性思維,充分開發學習的潛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發展志向和路徑。
二是遵循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
表現為教育的規模結構、數量質量、網點布局、資源配置等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技能相結合、知識培養和品德塑造相結合、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互作用的規律等等。
三是遵循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規律。
主動跳出教育看教育,面向社會辦教育,善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展教育。學校就像一個人:第一層面是“肌膚”,就是我們看到的硬件,這是外相;第二是它的“血液”,是以教師為主體的人力;第三是它的“精神”,也就是學校的文化,這是核心。我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說:“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現代教育應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體的‘綠色’教育!”學校要讓理念和文化成為滋養學校生生不息發展的一片肥沃土壤,讓文化成為浸潤師生持續成長、提升綜合素養的營養液。
遵守規則
強力營造“規范、清潔、文明、高效”的學校管理環境
“創新不是無規則的游戲,創新不是任意改變規則,創新是在遵守規則前提下的創造”。遵守規則是學校辦學和教師工作的底線。在“規范”與“質量”之間,需要正確處理好幾方面的矛盾:
一是規范辦學行為與應試評價觀念的矛盾。
規范辦學行為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可能在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考試分數,學校會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
二是規范辦學行為對教師教學業務能力帶來巨大的挑戰。
規范辦學行為,并不意味著不要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來說,在減少教學時間、減少學生作業量的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追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這一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三是規范辦學行為對學校管理水平的考驗。
如何使一線教師從內心接受并真正擁護學校的規范辦學行為,在實際工作中積極主動地去執行,這對學校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驗。
輕負高效
主動構建“以學定教、和諧共生”的綠色課堂環境
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就是教學不科學的同義語,要切實樹立起“減負質量觀”。教學是一根鏈條,備課、上課、布置作業、個別輔導和評價等基本環節一個不能少,哪個環節脫鏈都會直接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但其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教師在備課時要注重考慮自己每次教學行為的價值,在上課時要關注學生課堂上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學知識與能力。也就是說,“減負質量觀”的核心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持續發展
著力開發“多元、開放、豐富、自主”的課程資源環境片
初中三年是為了中考,高中三年是為了高考,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備考。因此,長跑12年身心倦怠的孩子往往錯將高考當終點,殊不知,此為人生起點。6年功利教育將帶給學生60年混亂和迷茫。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曾告誡教師:“教孩子6年,我們要為他的60年打好底色。”
武昌區堅持以“大完中”的理念來辦區域教育,以促進各學段的自然對接和學生的持續發展。從縱向上說,各學段應有不同的發展定位,不同的發展目標,不同的發展方式,但又相互銜接呼應而成為連貫的整體;從橫向上說,學校內部應加強課程建設,特別是加強對非應試學科課程的管理與課程資源開發,努力建設開放、豐富的課程文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選擇,為學生的個性培養創造更大的空間,為學生的持續發展乃至終身發展提供更大的可能。
以上是我對綠色教育的關鍵要素的個人理解,也許并不準確,也許還很粗淺,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形成共識并持之以恒地付諸行動,那就是——堅定綠色教育信念不動搖!追求綠色教學質量不動搖!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