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石板灘村開展了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動物遺傳育種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陳仕毅與雷波縣石板灘村支部書記豐母體簽訂了《支部共建協議》,這是2024年開年以來學院簽署的第二份黨建結對協議,雙方圍繞“講共建、話振興、談思路、謀發展”主題,深入探討了共建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機制,并交流分享了黨建工作中的積極經驗和特色做法,明確了今后共建方向。
作為學校畜牧學科連續三年軟科排名第二的牽頭單位,動物科技學院黨委以黨建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四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院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堅持以強化科技創新能力為抓手、以提升社會服務水平為目標、以助力鄉村振興為突破,將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成果優勢和發展優勢,讓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的碩果遍撒巴蜀大地,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動科力量。
一是聚焦政治建設,強基固本突出黨建引領。學院黨委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教育培訓“第一課程”、干事創業“第一要務”。嚴格按照省委和校黨委關于黨建工作重點任務要求,由黨政主要負責人主持黨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并嚴格執行相關議事要求和規程,確保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完善全員政治理論學習機制,以“導學”“領學”“結對學”等不同方式,實現理論武裝的全面有效覆蓋。深化“一支部一品牌”計劃,教育引導師生堅定強農興農信念,使“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和老一輩畜牧學者的奮斗精神薪火相傳,不斷鞏固師生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是聚焦核心技術,精準發力推動科研攻關。學院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錨定國家戰略需求和畜牧水產建設目標,黨員教師身先垂范,在攻克“卡脖子”問題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上下硬功夫,著力打造畜牧行業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種業創新“良種天府”行動,實現了綠色高效畜禽品種的培育和提質增效安全生產技術的突破。全力打造“天府”系列品種,育成天府肉豬、天府肉鵝、天府肉雞、天府黑豬、天府農華麻羽肉鴨、天府黑兔等9個國家審定品種。牽頭與正大、德康、海大、巨星農牧等十余家畜牧企業對接,通過校企共建博士工作站、省重點實驗室,校企打造西部生豬聯合育種先行區、國家級聯合育種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等模式,推動有組織的產學研深度合作,集聚合力開展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畜牧經濟新格局。
三是聚焦產業發展,知重負重服務地方經濟。學院黨委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將黨員作為第一線最基礎、最堅實的力量,堅持“黨委對接縣、支部對接鄉、黨員對接村”的工作理念,持續推動富民強基興業協調發展。以學科致力精準扶技,選派掛職干部、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科技扶貧萬里行、科技下鄉萬里行等服務團隊(個人)超過150次,開展扶貧、科技下鄉等工作3000余人次,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學院榮獲“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人榮獲“省特派科技員工作先進個人”稱號。以學科致力精準扶產,支撐合作企業打造產前、產中、產后全覆蓋的產業鏈,與鐵騎力士集團建立大涼山產業扶貧中心,構建生豬養殖“喜德模式”,入選哈佛大學和清華大學案例庫,進一步在服務好地方經濟發展中擦亮“三農”金字招牌。
四是聚焦專業優勢,全面提升實踐育人質量。以實踐育人為重要抓手,聚焦鄉村振興與地方需求,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學子走進廣袤的農村田野,用專業所學服務農民“米袋子”“菜籃子”等民生工程。利用“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以畜牧、水產學科為專業技術支撐,引導學生在助力、引領農民生產實踐中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水產“產教融合”博士研究生實踐團,依托學校水產學科專家顧問、動物類國家級平臺及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等資源,形成“高校+企業+政府”“學生+專家顧問”為一體的融合服務模式,前往鄉村振興最前線,累計指導養殖戶30多家,講授10余場水產高質量發展主題講座,開展魚類資源保護和水生保護宣傳10余場,幫助20余家大型養殖場減少魚病的發生,節約經濟價值達20余萬元,為漁業減少經濟損失50余萬元。該團隊被團中央表彰為2023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