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始終牢記,堅持以人才為支撐、以創新為引領,充分發揮科教人才優勢,加快建設高品質大學之城,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高質量創新發展核心動力區。”
2023年10月31日,“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第五場洪山區專場在武漢理工大學與洪山區共建的洪山區文體中心體育館舉行。
報告會上多所在漢高校領導發表了關于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地方發展的視頻。區領導、高校負責人、企業及產業園區負責人、社區工作者和留漢大學生代表等,用不同方式講述了洪山區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為發展主線,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奏響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時代交響曲。
洪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嚴中興以“智匯洪山 共贏未來”為題作主報告。“回首過往,洪山曾經以農業為主,經濟結構單一。隨著洪山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4.8%,貢獻率為83.37%。GDP成功邁上千億元臺階,創新發展、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方面不斷進步。可以說,今天的洪山,充滿活力、更具動力、彰顯魅力。” 嚴中興說。
洪山區是全省人口最多的縣市區,是武漢市面積最大的中心城區。轄區在校大學生超60萬人,平均每年新增大學生落戶2.5萬人。每10萬人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達5.5萬,占比達55%。大學和科研院所眾多。洪山擁有35所大學,其中7所為985、211高校,集中了94個國家重點學科、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匯集了省郵科院、省農科院、中科院水生所等35家省級以上科研院所。
“洪山創新氛圍濃,發展空間足。”嚴中興說,洪山建有71個產學研平臺,32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級科創載體13家,各類孵化載體面積達6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100余家。
嚴中興說,洪山堅持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動產業轉型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穩步增強,2022年GDP為1145.62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百億元。
上述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洪山在產業轉型、區校融合、創新主體培育等方面上的“非同尋常”。
報告顯示,洪山聚焦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錨定25個細分賽道,引進中電建裝備、三寧集團等龍頭企業總部,華中科學生態城、武鋼云谷606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全面開建,近五年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243億元。
洪山大力推動“兩化”融合,創建湖北省首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獲批國家光通信設備及光電子器件制造產業集群。推出“三位一體”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模式,區級產業引導基金入選“2023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50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成效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
洪山打造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路徑,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170家,居中心城區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對GDP貢獻度達29%。入選“賽迪創新百強區(2023)”,在武漢市上榜城區中排名第一。
報告顯示,洪山區域內山水交融,境內有獅子山、桂子山等多個山體,有楊春湖、南湖等7個湖泊,以及青菱河等12條港渠,百萬居民鄰水而居。出門即見綠,全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8.3%、51.11%,在中心城區位居前列。洪山江灘建成開放,珞獅路獲評“全市最美月季花路”。
報告會上,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2024屆畢業生代表也紛紛通過視頻對洪山、對武漢真情“告白”。
華中科技大學的郭啟程表示,這里高新產業林立,城市出網通達便利,更有萬千學子讓洪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洪山區匯聚了湖北最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我有幸能在這樣一個優秀的平臺上不斷完善自我。”中國地質力學(武漢)的楊俊峰說,相信武漢市、洪山區能發展得越來越好,也希望自己畢業之后能為武漢市、洪山區的發展添磚加瓦。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