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是指高校運用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實施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大學生了解紅色文化、認同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高校開展紅色教育,既是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承擔傳承紅色文化職責的重要使命。依托紅色教育基地,高校可豐富紅色教育資源、拓展紅色教育場域、創新紅色教育實踐模式,帶給學生多元化的紅色文化體驗。
打造紅色教育課堂,強化紅色文化體驗
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大學生可感知到更加生動的紅色文化,學習紅色文化知識、接受紅色文化熏陶。作為紅色教育的重要平臺,紅色教育基地可通過開放式課堂、沉浸式課堂等形式,強化學生紅色文化體驗。高校則可與紅色教育基地協同,組建專業的紅色教育師資隊伍,優化整合紅色教育資源,組織多樣化紅色教育活動。
打造“開放式”紅色課堂。高校可與紅色教育基地協作,組建紅色教育專業教師隊伍。打造“開放式”紅色課堂,將紅色教育延伸至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大學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由專業教師利用教育基地的物質文化資源、精神文化資源開展紅色教育。通過紅色書籍閱讀、紅色資料整理等途徑,引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知識、接受紅色文化熏陶。打造“沉浸式”紅色課堂。紅色教育專業教師可利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紅色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紅色課堂,創設重大會議、革命戰爭等歷史場景。借助全息投影、多點觸摸屏、AR眼鏡等設備,使學生能夠在場景體驗中與革命先輩直接對話,化身紅軍戰士參與戰爭歷程。以此類“沉浸式”紅色課堂,引導學生感悟紅色文化精神,從而自覺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
開展紅色實踐活動,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大學生可作為志愿者向參觀者講解紅色文化,同時積極參與紅色教育基地舉辦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在專業教師帶領下,深入探索紅色文化資源,形成傳承紅色文化的自覺,鍛煉創新傳承紅色文化的能力。
組建講解志愿者社團。高校可與紅色教育基地協同創辦紅色文化講解社團,為學生提供系統培訓,幫助學生掌握講解知識與技能。同時,培養學生志愿服務意識,促使學生在志愿服務中積極傳播紅色文化。上海大學與中共一大紀念館合作舉辦“偉大精神耀天山”項目紅色講解員培訓活動,為來自新疆喀什地區和福建三明永安市的學員提供紅色文化講解培訓,增強學員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的信念和本領。各高校與紅色教育基地可學習此類高質量、可落地的培訓課程模式,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大學生志愿講解員。組織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在與紅色教育基地的協同中,高校可帶領學生積極參加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紅色教育基地應持續舉辦紅色文化節、“紅色尋寶”、紅色舞臺劇展演、主題黨團日活動。以此類活動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點燃大學生的紅色激情,在大學生內心厚植紅色基因。
承載校園紅色記憶,營造紅色文化氛圍
除依托校外紅色教育基地落實紅色教育外,高校可立足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當地紅色文化機構合作,建設校內紅色教育基地。發揮自身在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等層面的科研優勢,組建專業的紅色文化研究開發團隊;尋求與地方紅色文化機構的合作,立足地方特色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推動紅色教育基地建設。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的紅色教育基地,江蘇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紅色文化資源,與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合作,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抗戰文物,沉浸式情景教學,編排演出《紅色飛鷹——鄭少愚》《無問西東沈崇誨》《航空英雄陳懷民》等情景劇,開展“青春向黨紅色筑夢”文藝演出,生動活潑地將紅色故事、愛國精神從歷史融入現實,真正將紅色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李丹,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