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12·9”運動八十八周年,傳承紅色基因,帶領“黃鶴少年”小記者們探尋革命先烈在武漢留下的足跡,了解湖北武漢城市記憶,科普書畫篆刻藝術。2023年12月9日下午,武昌區人民政府黃鶴樓街道辦事處、花堤社區、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聯合多家媒體,組織開展“黃鶴少年”小記者團走進紅巷宣傳教育科普研學實踐活動。
紅色文化如一顆閃耀的明珠,散發著歲月積淀的光芒。紅巷,本是一條400多米長的老街,因分布著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毛澤東舊居、中共五大會址和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成了名副其實的紅色旅游街區。來自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的“黃鶴少年”小記者們沿著革命前輩在武昌留下的紅色印記,走進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暨陳譚秋烈士紀念館,聆聽紅色故事,傳承歷史文化,感受時代變遷。共同回顧紅色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小記者們在這里看到了歷史的厚重,品味著那段飽含血淚的傳奇。“回首望去,望著緩緩流動的江水,望著橫跨兩岸的大橋,望著武昌城市中林立的高樓大廈,不禁想到現在的幸福生活,正是由這些革命先烈所創造,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小記者張家陽說道。黃鶴樓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正值紀念“12·9”運動八十八周年,我們組織開展本次研學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幫助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了解學習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傳承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明確肩負的使命責任,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
以物說史,講好武漢故事。隨后,來到武漢記憶博物館,張館長介紹道武漢是一座有著35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文物所承載的記憶,能為后人追溯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實物證明。在張館長的細致解說下,小記者團參觀了館內收藏的400多件老物件,看到了金融行業貨幣、銀行存單;茶文化中造型不一、各自精致的瓷器茶壺;代表婚嫁文化的各個年代結婚證書、婚嫁用品;水電公司股票證券、挑水夫腰牌;還有留聲機、老式洗衣機、三角杠自行車;不同材質、扇面的折扇......均為生活中使用過的真品原件。展現了從晚清、民國到新中國武漢水電、紡織、礦業、鐵路、金融、碼頭等行業發展歷程,再現了各個年代武漢人的生活和婚嫁習俗,給“黃鶴少年”小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學活動的最后一站,“黃鶴少年”小記者團來到紅巷畫家村,這里人文歷史久遠、文脈厚重,是書畫藝術的一片沃土,藝術家們飽滿創作熱情與小記者們見面分享交流,并告誡小記者們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中,堅定文化自信,唱響主旋律;鼓勵學習書畫篆刻技藝,多創作貼近生活、倡導和諧的好作品,譜寫出不愧于時代的美麗篇章,描繪出更加壯麗的畫卷。
小記者們紛紛表示本次研學活動收獲滿滿,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銘記歷史,將“一二·九”愛國運動的時代精神薪火相傳,讓武昌這座青春的城市里厚重的紅色基因、歷史文化和城市記憶傳承下去。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