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3亞洲教育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在中小學教育論壇現場,成都10余名校長用主題演講和圓桌對話的方式,回應了當下社會各界關注的新高考、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素養和水平提升等話題,金句不斷,不乏真知灼見。
中小學教育論壇現場
關鍵詞:教育高質量發展
觀點一: 堅持走適合學校的發展道路
成都市石室中學副校長、石室成飛中學黨總支書記趙清芳
趙清芳認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當前時代背景、社會變革的形勢下,進一步激發學校自身的辦學活力。堅持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走出一條契合自己學校特色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在摒棄千校一面的前提下,一定也要在特色發展的機制下走出各校自身的特色道路。同時,要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趙清芳認為要以高質量的學習方式、高質量的課程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高質量支撐體系作為重要抓手。
觀點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內容是三生教育
成都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龔智發
龔智發認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在立德樹人,尤其是德育教育上有所突破。新時代的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內容是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涯教育、生存教育。要促進學校的高質量發展,一是必須構建科學的治理體系;二是要落實減負增效,減去學生的各種負擔,提高教學效率;三是要構建學校自己的評價體系,重視過程評價和發展評價,多渠道、多管齊下,推進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觀點三: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教師
成都市教科院附屬中學校長潘君
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必須要有好的教育能力。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學校可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讓老師從繁瑣的勞動當中解脫出來。在高質量的建設當中,一定要借助AI人工智能來加強對課堂課程的評價監督機制,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觀點四:多元共治走向多元善治
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黨總支書記賴晗梅
賴晗梅提到了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并從多元共治、依法治校、組織重構、機制體制、學校文化等五個維度分享了優化學校治理的方式方法,她認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說到底就是人的能力建設,最終實現的是多元共治走向多元善治。
教育高質量發展有何建議和思考?校長們建言獻策
關鍵詞:新高考選科
觀點一:只有走得穩才能夠行得遠
成都市金牛區實外高級中學校長劉勝
新高考下的選科和走課,劉勝認為應該達成的共識是,只有走得穩才能夠行得遠。其中有四個環節不容忽視的環節,即科學指導、尊重學生、分層實施、分課學習。學校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意愿,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學生自由進行選擇的基礎上,再進行合理的引導。
觀點二:認清自我后再選科
成都市外國語學校校長龔智發
龔智發認為,學校可以為學生選科提供科學指導。一是上好生涯規劃課程;二是開設職業體驗課程,比如說到博物館、到醫院、到研究所,去體驗不同的職業;三是要做選科的測評,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發展水平、強項等進行測試。四是選科要進行能力考試,充分認清自我后再進行選科。
觀點三:讓孩子有更大的選擇權
成都市教科院附屬中學校長潘君
“一定要照顧孩子們的興趣,如果12個組合能夠開齊是非常好的。”新高考選科可以給孩子們彈性的時間,比方說一個月,或者說兩個月以后再給孩子一個重選的機會,讓孩子有更大的選擇權。
多名校長圍繞“如何提高教師素養和水平”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師素養和水平提升
觀點一: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
澳門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
陳建邦認為,在校園里面,必須要有校園文化,在彼此認同的文化基礎上,建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可以互相借鑒,形成一種互相激勵的機制,走出去、引進來,在同行里面多多參照。要鼓勵教師不斷前行、終身學習。
觀點二:要讓老師們有價值地行走
成外附小黨總支書記、校長梅花
“一所學校發展的好不好、快不快,教師團隊的力量是最為關鍵的。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一個學校管理者永恒的中心工作,只有把教師隊伍建設好了,通過他們和學生發生鏈接,我們才有教學質量和運營的質量。”梅花認為,要把教師隊伍帶好,首先要以人為本,用人文關懷去凝心聚力;其次,學校事務性的工作,能夠在干部層面解決的,堅決不能夠壓到老師層面;最后,老師們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的進步,才能夠與時俱進。要讓老師們有價值的行走,溫暖的行走、科學的行走和自信的行走。
觀點三:關注教師自我實現需求
成都新川外國語學校黨支部書記陳命根
教師的需求是什么?陳命根認為,于教師而言,愛和歸宿感永遠都是最核心的,被尊重也是需要的,信號最強的應是自我實現需求。老師選擇一所學校,更多的需求是為了自我實現,學校要多給教師創造實現自我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實現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