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重慶期間,關于污水直排、亂排等水污染問題的群眾投訴屢見不鮮。重慶市各區縣接到交辦件后,高度重視,立行立改,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水污染問題。
生活污水亂排
開州區找準問題立即整改
“開州區天和鎮甘溪水庫周邊居民生活污水以及私人養殖污水排至甘溪水庫,天和鎮鎮政府只在甘溪水庫周邊圍了一圈柵欄,未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接到投訴件后,開州區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前往現場調查核實。
甘溪水庫位于開州區天和鎮筆山村四組,是開州區天和鎮的主要飲用水源,屬于小(1)型水庫。正常庫容203.31萬立方米,調節庫容約15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7.2平方公里,供水服務人口5000人,供水規模約500立方米/日。由于水質不達標,2018年開州區生態環境局牽頭對該水庫進行了專項整治。整治內容為:建隔離網防護、界標、壩面恢復、宣傳牌、人工濕地、種植、立體生態浮島等工程。2019年4月,開州區生態環境局組織驗收。經過整治后,甘溪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經現場核實,甘溪水庫水源地的保護區內分布有2個居民聚居點:鄧家院子8戶,其中長期在家居住2戶3人;潘家溝學校13戶,其中長期在家居住5戶15人。部分農戶存在家禽散養,生活污水直排至田、溝的現象。
“發現問題后,我們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一是督促農戶將散養家禽收歸圈舍,糞污輸送至化糞池處理;二是實施衛生改廁,將直排農戶的生活污水收集進入化糞池處理。”開州區天和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稱,將進一步做好宣傳工作,加大對甘溪水庫庫區群眾的教育引導,提升群眾生態環境意識,自覺保護甘溪水源地。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巡查,堅持常態化開展好集中式飲用水源監管、巡查工作,盡職履責,確保甘溪一級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雨污混排導致河水渾濁
長壽區加大排查加強整治
環保督察期間,長壽區接到投訴件稱:長壽區桃花河河段因暗溝排放污水導致水質渾濁、長年治理無效。
8月11日下午,長壽區住建委會同區城管局、區生態環境局、區城投公司、菩提街道對桃花河開展了現場調查。8月12日,長壽區住建委對現場進行了再排查。
經核實,桃花河西岸已鋪設1.2米的截污干管,該區域的污水通過此截污干管進行截流。桃花河被投訴段有2處雨水箱涵和雨水管存在雨污混排問題。其中1處雨水箱涵存在少量間斷性雨污混排,另1處雨水管存在輕微間斷性生活污水混排。
“隨著桃花河綜合整治的開展,特別是桃花河西岸截污干管的投用,桃花河沿線生活污水收集率大大提高,入河污水得到了根本性截流。對于該河段雨水箱涵和雨水管存在的雨污混排問題,我們將立即開展整改,并于年底前徹底完成。”長壽區相關負責人稱。
下一步,長壽區將加大該河段的排查,同時加大整治力度,杜絕污水入河污染桃花河水質。
生活污水排入烏江
武隆區立即整改加強監管
接到關于“武隆區港航局在武隆城區三橋河段擺放躉船,躉船將少量生活污水和垃圾油污排放至烏江,可能存在影響武隆城區自來水取水點水質的問題”的投訴后,武隆區立即行動,開展整治。
該躉船屬于重慶市烏江航道管理處,于2015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水上應急救援,船上平時有工作人員5人,有衛生間2間、廚房1間,其他為辦公和設備用房。該躉船西約100米有一個應急取水口,主要為應急臨時取水備用設施,2008年至現在,未取過水。
經調查,該躉船存在將廚房淘米洗菜水排入烏江現象,廁所污水則收集上岸。
關于油污排放問題,經核實,該躉船一年產生廢機油約30公斤,均統一收集,交由重慶市開州區雙興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按簽訂的危險廢物處置協議處理,執行了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
武隆區相關負責人稱,已于8月14日與重慶碧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躉船污水轉岸處置合同。對于群眾投訴的污水排放問題,躉船上產生的所有生活廢水(含廚房生活廢水)將由重慶市烏江航道管理處武隆管理所統一收集排入衛生間收集箱,轉運上岸處理,嚴禁排入烏江。武隆區交通局、水利局將加強巡查監管。
下一步,武隆區將加強應急備用取水設施及周邊環境監管,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日常巡查,如遇緊急取水,立即按應急預案處置。(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