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40年,大慶踏上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的新征程。“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想事干事、擔當作為,關鍵看干部。面對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發展任務,大慶市委創新思維舉措,精心繪寫“基準線”“提升線”“事業線”“情感線”“警示線”,密織聯動的“五線譜”,著力解決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問題,切實提升干部“打頭陣”的精氣神,鍛造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主力軍。
強化教育引導
劃出思想認識的“基準線”
干部擔不擔當、作不作為,關鍵在思想意識。大慶市以“三個堅持”,為干部“打氣”“補鈣”。
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干部。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集中學習、組織研討、主題黨課,教育黨員干部在信念上、思想上、行動上回歸,強化職業操守、敬業精神、業務品格,激發干事擔當的內生動力。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黨組織書記帶頭講黨課、作專題輔導報告,對1300余名市管干部開展集中輪訓,累計培訓干部1.6萬余人次。
堅持以優良傳統教育感召干部。開展“講鐵人、學鐵人、做鐵人”活動,在實踐中傳承和挖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時代內涵,選樹5名“引領大慶”先進典型人物,用“三老四嚴”“四個一樣”作風凝聚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開展以“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為主題的“我是黨課主講人”活動,11.6萬名黨員參與,78.4萬人次觀看直播。
堅持以典型示范教育帶動干部。開展市級勞動模范、“鐵人式好干部”、“十佳公仆”評選和倡導“八個好作風”爭做“三個好把式”評選等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激發和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
突出培養鍛煉
打造能力素質的“提升線”
干部擔當作為,需要相應的能力素質打底。大慶著眼提升干部干事本領,積極搭建“全方位”“立體式”的培養鍛煉平臺,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專題培訓“修內功”。以市、縣(區)黨校為主陣地,以市內及部分省內高校為依托,以龍江先鋒網、龍江發展講壇等為平臺,開設干部主題培訓班和專題培訓班。去年,市縣兩級組織部門舉辦集中輪訓班51期,培訓科級以上干部6551名,填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專業盲區。實踐鍛煉“強硬功”。市委積極為干部成長搭實臺、架實梯,每年選派200名左右優秀干部到基層一線、對口部門、發達地區掛職鍛煉,使更多干部磨礪成長為中堅骨干。2017年,市委一次性拿出111個職位,采取跨級掛職、平級交流、提拔任職等形式,選派年輕干部到經濟綜合部門和基層一線鍛煉,截至目前已提拔78人,形成了更加靈活開放的干部培養使用機制,為年輕干部成長創造條件。2018年實施市屬教育衛生系統優秀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雙百培養計劃”,篩選出100名內部培養優秀干部人選,從外部引進優秀人才100名,暢通干部成長通道。
幫帶培養“傳真功”。通過“老帶新”“強帶弱”提速年輕干部成長,對到新崗位工作的干部,指定主管領導為幫帶導師,制定計劃,傳授經驗,一對一培養,常態化教方法、傳經驗,保持了干部隊伍均衡配置。
注重實績考察
標定體現價值的“事業線”
完善考核體系、細化評價指標、強化結果運用,推動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成為常態,增強干部考核工作的導向、鞭策和激勵作用,促使干部擔當作為。
打開“掃描儀”,近距離考察干部。有計劃地近距離接觸干部,深入考察他們在落實中央、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中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把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組織和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參考,切實把優秀干部選出來。深入脫貧攻堅主戰場考察識別干部,5名駐村第一書記受到省委組織部表彰,1名駐村工作隊隊長獲得“龍江最美人物”稱號,林甸縣東方紅村駐村工作隊“智志雙扶激發貧困群眾精氣神”案例獲得“中國優秀扶貧案例獎”。
架起“聚光鏡”,到一線考察干部。圍繞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今年抽調52名處級干部和優秀中青年干部成立重點產業項目推進服務工作專班,由下設各工作組組長兼任“首席服務官”。成立考察組進行日常跟蹤考核和半年定期考核,業績優秀的優先提拔,評優表彰優先考慮。立定“風向標”,各項目推進專班一路“沖刺跑”,接連啃下項目推進“硬骨頭”120多個。截至目前,全市100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已開工90個,其中列入全省“百大”項目的9個項目已全部開復工或啟動;100個提質增效的工業企業晉規30個、盤活10個;100個謀劃招商項目簽約落地39個,計劃投資145.2億元。
點起“長明燈”,常態化考察干部。通過聯席會議、述職述廉、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行風評議、“兩代表一委員”評議、函詢、信訪舉報等渠道,即時掌握干部日常表現情況,并為每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建立了日常考核檔案,分門別類記錄,作為任用干部的參考印證資料。
健全激勵機制
編織關心關愛的“情感線”
針對一些干部因付出大于回報、努力缺少認可、委屈無處傾訴而降低工作熱情的現象,著力在健全激勵機制上下功夫,做到“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吃得好”,使干部“不待揚鞭自奮蹄”。
事業為上,使有為者有位。堅持依事擇人、人崗相適,大膽使用在基層扎實歷練、在“吃勁”崗位和艱苦地區經受磨練、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干部,在廣大干部中牢固樹立起“考得好不如干得好”“票多不如實績多”的成長進步價值取向。3年來,467名優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容錯糾錯,為擔責者負責。貫徹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認真執行落實大慶市《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寬容非主觀故意、受客觀局限、不謀取私利的工作失誤,對20名干部容錯糾錯,公開澄清3起誣告陷害、不實舉報,公開通報1起惡意舉報,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敢闖敢干的干部撐腰打氣,讓他們消除顧慮、輕裝上陣。
關懷關愛,讓用心者舒心。建立健全溝通、幫扶、激勵機制,對長期工作在條件艱苦、矛盾集中崗位的干部,認真聽取訴求,給予更多關懷,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組織溫暖。認真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對受委屈、有心結的干部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
傳導責任壓力
用好逆向督促的“警示線”
對不思進取、躲事推責的干部,采取負面約束的方式,倒逼他們明禮知恥、履職盡責。
嚴把“進”的關口。嚴格選人用人標準和程序,堅持“凡提四必”,前移審核關口,實行動議即審、該核早核,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將那些不想作為、不善作為、不會作為的干部“過濾”出去,使干部隊伍始終充滿昂揚向上、擔當作為的“正能量”。
暢通“下”的渠道。堅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制定印發《關于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的實施意見》,明確6個方面31種不適宜擔任現職具體情形,讓不擔當不作為的“空架子”干部騰出位子、受到警醒。去年以來,共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15人。
加大“管”的力度。綜合運用“凡提四必”、巡察檢查、考核考察等結果,對庸、懶、散干部加大約談、函詢和誡勉力度,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不作為不擔責的干部及時進行組織調整,對問題嚴重或造成嚴重后果的嚴厲問責,督促干部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狀態。去年以來,查處不作為亂作為問題147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69起,通報典型案例39批次17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