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鎮朝龍村半坎生豬養殖場進行環保整改,一個月之內清除污染“毒瘤”,附近5戶村民飲水安全得到保障,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西城街道會峰村的脫貧支柱產業老鹽菜,通過街道黨工委牽線搭橋,與重慶一家餐飲企業連鎖店簽訂長期供貨協議,使滯銷的老鹽菜很快打通銷售渠道,為貧困戶穩定增收插上翅膀;
?區里舉行“我愛我村”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集中展示活動,組織14名選手開展演講比賽,讓扶貧一線干部學有標桿、做有榜樣;
……
這些變化,是南川區巡察“亮劍”,傳導壓力、壓實責任帶來的效果。
今年4月初,南川區結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認真落實“巡視巡察上下聯動,向村(社區)延伸”的要求,以巡察監督為抓手,直抵基層對全區40個已“摘帽”進入鞏固提升的貧困村黨組織開展全覆蓋脫貧攻堅專項巡察,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深入發現問題,推動整改,助力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確保高質量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做實基礎工作
打好巡察“準備戰”
“開展巡察、壓實責任,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搞好巡察,必須首先選齊配強巡察組人員。”4月初,南川區委書記、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丁中平要求組建脫貧攻堅專項巡察鐵軍。
隨后,在南川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區農委等單位和鄉鎮(街道)精選政治素質高、熟悉扶貧工作、懂政策法規、審計、財務等方面的人員,組建了10個巡察組,采取“固定人員+機動人員”的模式,每個組負責3—5個村,對全區40個已“摘帽”進入鞏固提升的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
巡察目的是精準發現問題,推動工作。南川區以“提高巡察技能·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邀請專家對巡察人員開展“點對點”的培訓。“重點講明本次巡察的目的意義,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意識;講清‘發布巡察公告、開展巡察了解、報告巡察情況、反饋巡察意見、線索分類移交、督促整改’等環節的工作流程;講透‘聽、談、查、訪、改、處’等工作方法。”南川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培訓是為了提高工作質效。
靈活運用方法
打好巡察“直擊戰”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方法不對,事倍功半。”為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丟西瓜撿芝麻”的問題,專項巡察實行突出重點巡察。
5月30日,第七巡察組組長劉高瓊帶隊,根據此前收集的貧困戶名單信息,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村社、直插現場”的方式,對福壽鎮白巖村貧困戶危房改造開展巡察。
他們沒有“驚擾”村社干部,直接“潛入”一戶貧困戶家了解情況。
結果發現村里2016年對該貧困戶C級危房進行改造,只簡單對房屋外墻面進行粉刷,并未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隱患,做表面文章,存在形式主義。
經過討論分析,巡察組順勢對該村危房改造資金賬目進行仔細核查,發現實際投放資金與賬目資金出入存在“缺口”,有弄虛作假和侵害貧困戶利益嫌疑,于是,立即向福壽鎮黨委反饋意見,要求對該村認真核查,并限期整改。
在開展巡察過程中,南川區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實行客觀公正巡察,“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
敢于動真碰硬
打好巡察“整改戰”
“發現問題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線,推動解決問題是巡察工作的落腳點。”南川聚焦問題整改,分類處置問題,做實巡察“后半篇文章”。
“梳理分析巡察發現問題,研判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是什么、集中在哪些領域、與哪些領導干部和部門有關,然后分門別類移送村(社區)黨組織、鄉鎮黨委、涉事區級部門。”南川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劉詩權說,專項巡察旨在發現問題、推動整改,必須明確整改時限、要求,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巡察過程中,第四巡察組組長程在兵帶隊,根據在鎮里收集的畜禽養殖大戶名單,奔赴半坎生豬養殖場開展巡察。
巡察發現該養殖場有生豬40余頭,所排糞便注入約100立方米的化糞池,該池沒有加蓋,有兩條寬約2公分、長約2米的裂縫,導致糞水橫溢,滋生蚊蟲細菌,影響附近5戶人家飲水水質問題。
隨即,按照“邊巡邊改、立行立改”的要求,巡察組第一時間給民主鎮黨委下達《巡察立行立改通知書》。
民主鎮黨委主動認領,扛起責任,責成生豬養殖場及時整改。
該養殖場場主聶大倫第一時間對化糞池和泄漏裂縫進行處理,分流雨水糞污,并對糞污進行消納。就這樣很快清除了污染“毒瘤”,贏得附近村民稱贊。
“在巡察中發現的違紀違法問題,將移送區紀委監委依紀依法處理。同時,實行聯動監察,用好區里組建的5個‘上下聯動’紀檢監察協作組,對巡察扶貧發現的問題優先辦理、直查快辦。”劉詩權說。
為了防止“雨過地皮濕”、出現虛假整改,南川區還在強化跟蹤督查上下了功夫。“我們建立了督查組,開展‘回頭看’,實行‘問題清單銷號’,做到問題不整改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追究處理不到位不放過。”劉詩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