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發現的32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包括“重慶探索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打開科技型企業輕資產融資之門”。
重慶開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已兩年有余。通過積極探索建立輕資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債權融資新模式,讓科技型企業憑借自身知識價值的信用換來“真金白銀”,融資成本較傳統商業貸款降低50%,有效緩解了民營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參與改革的合作銀行已累計向1960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58.97億元。其中563家科技企業為首次獲得銀行貸款,占獲貸企業總數的29%。
建立評價體系讓企業“能夠貸”
“融資難”“融資貴”是民營中小企業普遍遇到的難題,尤其是缺乏重資產、短期財務指標不優的科技型企業。
“科技型企業大多只有專利等無形資產,而專利到底價值多少,很難去評估。銀行對企業債務償還能力很難作出判斷,是過去難以根據無形資產放貸的原因之一?!笔锌萍季窒嚓P負責人坦言,構建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讓科技型企業“能夠貸”,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據介紹,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以創新要素為核心,依靠“大數據應用+軟件化評估”,由軟件系統自動生成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的A、B、C、D、E五個特定信用等級,分別對應500萬元、400萬元、300萬元、160萬元和80萬元的特定授信額度。系統及時與金融機構共享授信額度,實現先期授信、按需貸款。
參與改革的合作銀行根據推薦授信額度向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利率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執行。科技型企業無需向銀行提供抵押、質押、保證金等擔保,真正實現純信用貸款。
設立風險補償基金讓銀行“愿意貸”
僅有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還不能完全解除銀行的顧慮,讓銀行“愿意貸”。
對此,重慶設立了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由市、區兩級財政資金按4:6比例出資,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統一管理,對合作銀行在企業知識價值授信額度范圍內發放的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進行風險補償。
首先,當獲貸企業本金逾期產生風險后,風險補償基金會承擔貸款本金損失的80%,銀行只需承擔貸款本金損失的20%以及利息損失。其次,銀行正常催收后仍未收回的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會先行代償,避免增大銀行不良貸款指標,風險補償基金再會同銀行向貸款逾期企業終身追償。
另外,此項改革還建立了3%警戒、5%熔斷的風險防范機制,發揮風險平衡作用。
也就是說,當單家銀行在單個區域累計代償率達到3%時,風險補償基金將立即向該銀行提出風險警示;當單家銀行在單個區域累計代償率達到5%時,風險補償基金將暫停受理該銀行在該區域的新增業務,并對前期運行效果予以全面評估,再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重啟受理該區域的工作。
目前,風險補償基金規模達到41.5億元,銀行參與積極性也很高,共有14家銀行提交合作方案,已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重慶銀行、重慶市農村商業銀行4家銀行參與試點合作。
開設綠色通道讓企業“方便貸”
此項改革緩解了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解決了“融資繁”的問題。
據了解,參與改革的合作銀行都下沉了貸款審批權限,實行支行審批。比如,重慶農商行制定專項貸款產品及管理辦法,工行重慶市分行設立“科信貸”產品,均將審批權限下放至支行一級,并配備專門團隊負責。
與此同時,銀行還建成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申報線上平臺。這樣一來,企業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網上管理,極大節省了申報材料的交互時間和審批時間,從申請到放款僅需2周,時間周期較傳統商業貸款縮短了近70%。
重慶中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通過網上申請,只用7個工作日便獲得100萬元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
1.6萬家科技型企業將納入改革服務范圍
目前,33個區縣已開展具體貸款業務,4個區縣已在籌建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4個區縣正在加快完善推進改革前期相關工作。
通過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實現了輕資產債權融資,一批科技型企業實現快速發展,54家獲得貸款的科技型企業已在重慶OTC科創板掛牌。
重慶匯賢優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連續三年獲得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支持,累計金額達到700萬元,有效緩解了周期性資金需求壓力,實現了快速發展。2019年,企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2.1億元,較2017年幾乎翻一番。目前,公司已在籌備赴港上市。
目前,重慶正在優化和完善試點工作規則,將持續降低輕資產科技型企業融資門檻,提高合作銀行風險容忍度,推進貸款發放,提高科技型企業融資規模。預計到2019年底,全市1.6萬家科技型企業都將納入改革服務范圍,貸款規模將超60億元。
? ? (原標題:憑知識價值的信用可換來“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