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綠色制度護航 生態紅利惠民
綠色,是貴州的底色,更是生機與希望。
貴州愛綠、護綠、懂綠。全省森林覆蓋率從1975年的22.8%提高到2018年的57%;全省2013年至2018年共完成營造林3376萬畝,退耕還林從2000年啟動至今已完成3070萬畝。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先后獲批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驕人成績,源于貴州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完善制度保駕護航
貴州是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88個縣市區有69個在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內,有16個縣市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6年8月,中央批準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省委立即召開十一屆七次全會,對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出臺《關于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見》,設立“貴州生態日”,提出“五個綠色”和“五個結合”的總體布局。
2017年4月,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首次提出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這是貴州戰略行動的升級,是貴州發展路徑的進一步完善。
2017年11月,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省委迅速召開十二屆二次全會,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跨越發展的后發優勢,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書寫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文章。
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貴陽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建設推進會,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大會,規格高、意義大、影響深,進一步強調全省上下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好生態文明試驗區,推動新時代貴州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貴州不斷創新和完善綠色制度體系,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保駕護航。率先出臺全國首部省級層面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率先出臺生態扶貧專項制度,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率先設置環保法庭,并推動公檢法配套的環境資源專門機構實現全覆蓋;率先將河長制納入水資源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實現所有河流、湖泊、水庫河長制全覆蓋;率先實現省域內全域取締網箱養魚;率先在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中建立跨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美麗貴州山清水秀
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頸鶴或在覓食嬉戲,或在翩躚起舞,姿態萬千,美不勝收。
隨著草海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環湖村民愛鳥護鳥意識的提高,草海成了候鳥越冬的樂園。這是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堅定不移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持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針對貴州喀斯特地區的自然生態特點,采取系統工程的辦法,綜合施策、多措并舉,著力加強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面建立河長體系。對省內每一條河流都明確一位河長,設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22755名,實現各類水域全覆蓋。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連續五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上山植樹造林,將每年6月18日確定為“貴州生態日”,持續開展“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和“巡河、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在全省形成愛綠、增綠、護綠的良好氛圍,讓貴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地更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青山、綠水、藍天、吊腳樓、古樹、梯田,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太美了,像在畫里一樣。”近日,帶著家人來到錦屏縣河口鄉文斗苗寨旅游度假的上海游客張先生,面對文斗美景,不禁發出贊美。依托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文斗苗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依托于好山好水,貴州旅游持續多年“井噴式”發展,“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的品牌風行全國。從2015年開始,貴州旅游業保持著年增長40%以上的高速度。2018年,游客接待量更突破了10億人次。
大力推動農村產業生態化調整。貴州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幅調減低效玉米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精品水果等生態高效特色產業。去年,調減玉米785萬畝,新增生態高效經濟作物666萬畝,帶動45.53萬戶160.84萬貧困人口戶均增收8296元。既保護了生態,又促進了貧困戶脫貧和農民增收。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貴州森林面積有1.5億畝,是寶貴的產業扶貧資源。通過積極發展林下石斛、林下食用菌、林下竹筍、林下中藥材、林下天麻、林下養雞等產業,為山區百姓闖出了脫貧致富新路。
大力推進生態補償。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6.5萬名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收入1萬元。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森林資源利用、碳匯交易等生態扶貧“十大工程”,助推全省30萬以上貧困戶、100萬人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大力推動綠色農產品風行天下。貴州現有認證無公害產品超過2300個,“黔貨出山”正當時。
在貴州,“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