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体育生自慰xxx,宝贝腿往外打开一点就不疼了,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护士洗澡被狂躁a片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各地新聞 > 醫療衛生

抗擊疫情千萬不能忽略“安心工程”

2020年03月11日 10:11: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正在武漢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作家方方在她正月十九日那天的日記中寫道:“幾乎人人心理上都有創傷。這恐怕是繞不過去的一件事。無論是關在家里20多天尚且健康的人群(包括孩子),或是曾經頂著冷雨滿街奔波過的病人,更或目送親人裝入運尸袋被車拖走的家屬,以及看著一個一個病人死去而無力拯救的醫護人員……這種創傷,可能會在相當長時間里,形成困擾。疫情之后,我想,恐怕需要大批心理咨詢師前來武漢。如有可能,當分社區分批次對每一個人作一次心理療治。人們需要發泄、需要大哭、需要痛訴、需要安撫。”

創傷后應激障礙有哪些表現

在經歷過戰爭的退役老兵中,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也是最常見的病癥。創傷后應激障礙是指人在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例如地震、火災、車禍、暴力事件、恐怖襲擊、親人離世等)后,出現情緒以及身體上的一些反應,導致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往往伴著煩擾性強迫思維的焦慮障礙,比如閃回某個特定的創傷性事件、做噩夢、睡眠中高頻率驚醒以及睡眠障礙等。

那么,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會不會給疫情較重地區人民帶來應激心理反應,并且日后出現急性應激障礙及創傷后應激障礙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專家、中國心理學會“抗擊疫情安心行動”秘書長史占彪教授給出了肯定的回應。

在采訪中,史占彪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疫情后應激心理反應涉及的急性應激障礙及創傷后應激障礙包括三個關鍵詞:重大異乎尋常事件、應激反應帶來的創傷障礙、創傷后成長。

史占彪說,重大異乎尋常事件往往連帶著重大刺激和重大喪失。重大異乎尋常事件一定會帶來人的應激心理反應,因為人們的抵抗力、承受力和心理彈性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經歷了身邊人的離去,或者自己瀕臨死亡又被搶救回來,遭受的重大創傷超出了常人的承受力和適應力。當心理防衛體系被打破之后,就會形成強大的沖擊,把人的基本適應能力壓垮,即所謂“精神崩潰”。

早期容易出現急性應激反應,持續創傷后將可能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急性應激反應中,身體的生理機制、認知和情緒都會出現應激反應。身體方面會有出汗、胃潰瘍、胸悶、氣短等生理反應;認知方面會出現閃回現象,記憶力、注意力也會受到影響,比如不斷回想創傷體驗的片段;情緒方面會感到特別悲傷,或是容易憤怒。

史占彪說,心理應激反應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它會調動內在機體去抗擊,激發人的力量、能量、潛力、活力、爆發力,讓人們像戰士一樣去戰斗。但同時,過于強烈的反應也會給身體造成消耗和傷害。當應激反應失靈時,就會呈現急性應激障礙或者創傷后應激障礙。心理應激反應所導致的急性應激障礙,如果持續一個月還不消失,就會被認定為創傷后應激障礙綜合征,有時需要經年累月才能緩解,而經歷過戰爭的人,可能需要更多年。

人們面對創傷的時候并不是被動反應,在受到創傷后,人會啟動“創傷后成長”機制。“創傷會激活人的所有潛能去應對,從而也增強了人的抵抗力,這就叫‘創傷后成長’。”史占彪說,“也就是說,大多數人經歷創傷后,都會對生命、生活有了新的思考,這就是一種成長。”

在經歷了創傷性事件后,人們可能立即出現失眠等癥狀。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癥狀會隨時間而逐漸消失,但有些人在數周或數月后病情還會加重,他們對創傷性事件形成的記憶,以及能使他們回憶起這些事件的暗示,仍會使他們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產生強烈的恐懼感,留下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后應激障礙。

創傷后應激障礙并不可怕

不過,即使不幸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也不用過于擔心。史占彪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創傷后應激障礙并不可怕,只要及時干預,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相結合,大多數當事人都可以慢慢康復。”

史占彪認為,對待患有急性應激障礙或者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人,首先要給予足夠的社會支持。“如果待在封閉的環境,孤立無援,跟別人沒有連接,就容易出現問題。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需要關懷,需要支持,需要有人一起分擔悲傷、消解痛苦”。

其次,急性應激障礙或者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需要得到專業支持。“需要專業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乃至心理治療師予以幫助,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讓人們內在的情緒通過合理的渠道、正確的路徑、自在的方式疏導出來,心理專家的作用,就像拆炸彈里的炸藥一樣,炸藥沒了,炸彈威力就沒了”。

最后,當患者出現嚴重反應,比如出現失眠、閃回、逃避等現象,達到精神障礙的程度時,就必須通過藥物支持。“藥物能夠改善睡眠,改善生活作息,改善基本反應,能夠幫助患者從極度痛苦中緩解過來”。

心理專業人士的幫護和親人的支持尤為關鍵

史占彪表示,為防止重大事件產生的創傷最后演化成創傷后應激障礙,在出現應激反應時就要早干預、早治療。其中,心理專業人士的幫護和親人的支持尤為關鍵。史占彪強調說,抗擊疫情千萬不能忽略“安心工程”,心理援助人員應響應國家衛健委的建議,積極推行“安心行動”,主動開展心理援助。他說:“心安的時候會減少很多麻煩。而一旦有了心理上的麻煩,人們的生活、工作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有了心理問題,不能等疫情結束以后再去干預。”

史占彪認為,目前,心理援助人員應該突破“等人上門”的常規心理服務模式的局限性,發揮“生物-心理-社會-文化”整合模式的作用,借助互聯網靈活機動開展工作;疫后重建期間,要主動上門服務。“即使當下不便于面對面,心理專家通過網絡、電話等各種方式完全可以很好地進行干預,提供心理援助”。

史占彪透露,中科院心理所和中國心理學會正在推行“抗擊疫情安心行動”,借助互聯網自助小程序和團體輔導,積極主動開展心理援助,將線上、線下相結合,心理服務與社會工作相結合,持續服務至少一年。此外,中國心理學會和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也正在推動“千家機構送安心”活動,計劃發動1000家社會心理服務機構,采用社會工作心理援助的模式,通過網絡和電話等方式,主動進入到社區,做到心社聯動、三社聯動,把心理援助工作做到前面。目前,已經有500多家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參與到該項活動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李竟聞
分享到: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備案號:京ICP備15005404號-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9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9000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7114 地址:北京市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郵編 1007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惠安县| 昂仁县| 交口县| 滨州市| 依兰县| 沙洋县| 古蔺县| 潜江市| 南开区| 灵台县| 河曲县| 文水县| 抚州市| 唐海县| 绥阳县| 翁牛特旗| 平利县| 承德县| 罗源县| 兴义市| 开化县| 滨海县| 河源市| 江永县| 遂宁市| 梁河县| 桐梓县| 惠东县| 阳信县| 苏尼特右旗| 昆山市| 天镇县| 柘城县| 汨罗市| 宁陕县| 常熟市| 华宁县| 铜鼓县| 金川县| 安新县|